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29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前牙粘贴唇舌弓作正畸后保持的体会丁勇(扬中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扬中212200)关键词舌弓;唇弓;正畸学,矫正前牙扭转、拥挤、间隙等错畸形经矫正治疗后须选择良好的保持方法以确保矫治效果,同时要满足患者尽早恢复前牙美观的要求。自1994年以来,我们用...  相似文献   
3.
口外弓配合唇档远移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岚  刘鑫  刘遥  段银钟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71-1072,i0009
目的:研究口外弓配合唇档远移磨牙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选择15例恒牙早期上颌轻度牙性前突或轻、中度拥挤的安氏II类患者,应用口外弓配合唇档,通过X线头影测量观察其上颌磨牙及前牙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应用口外弓配合唇档推磨牙向远中3~6个月后,II类咬合关系恢复至安氏I类关系。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平均移动4.14mm,上颌中切牙向唇侧移动0.66mm。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方法运用得当,口外弓配合唇档就能获得较满意的远移磨牙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临床中通过改进活动矫治器唇弓的弯制,矫治上下颌磨牙颊舌向错位,共矫治15例,操作简单而效果满意,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0~14岁。其中双侧后牙反(4-64-6)2例;单侧后牙反(4-6)4例;双侧前磨牙正锁...  相似文献   
5.
6.
邢春旺  谢以岳 《天津医药》1999,27(2):121-122
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我们采用了一个新的打开前牙咬 的方法,应用Begg I期唇弓将弓丝扎在托槽的龈方,形成弓丝与托槽的点接触。应用Begg技术原理[1],使有效的压入力直接作用于前牙,它是一种Begg轻力技术在方丝弓的应用。我们就该方法在临床的初步应用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6例前牙深覆 的患者,其中5例为安氏Ⅱ类,1例为安氏Ⅲ类,前牙覆 均在Ⅱ度以上。前牙覆 打开前后各取记存模型及X线头颅侧位片,年龄12~25岁,平均16.3岁。女3例,男3例。 常规带环, 粘贴标准方丝弓托槽。选用0.4mm(0.016英寸)仿澳丝,弯制标准的 B…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正畸治疗中,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对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15例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年龄15~30岁。治疗前ANB>5°,下颌平面角FH-MP>32°,磨牙关系为双侧远中关系。常规排齐整平及适当扩弓后,利用多曲唇弓导下颌向前,并使后牙平面平坦化。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及后牙平面的改变情况。采用SPSS19软件包对变化量进行t检验;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斜度减小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磨牙尖牙关系均调整到中性,侧貌改善明显,髁突后间隙平均增加(0.88±0.17)mm,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上间隙平均增加(0.45±0.20)mm,变化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平面变平坦,POP-SN及POP-FH平均减小3.59°±2.31°及2.31°±3.62°,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前间隙变化量无统计学意义,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角的变化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中,通过正畸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可使髁突的位置发生适当的前下改变,有利于关节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支抗的准确设计和支抗的优秀控制是抉择正畸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临床上使用的支抗是口外弓、头帽J勾等,但因其结构繁琐患者佩戴不舒适,而放弃佩戴最终导致支抗丢失,影响整个正畸治疗效果。但微种植体因其体积小、正畸过程中支抗好控制,而且在植入操作中手法简单,对机体创伤小,所用的时间较短,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整个植入过程中对患者配合度要求低,因此成为口腔正畸临床支抗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市口腔医院收治的94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斜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磨牙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倾斜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磨牙位移为(3.69±0.29)mm,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支抗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王玉萍 《药物与人》2014,(9):178-178
目的:探讨比较分别通过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推使磨牙向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需要正畸患儿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种植体支抗矫正,对照组采用口外弓推矫正,比较两组实现矫正目标所需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患儿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平均矫正所需时间仅(135±6.2)天,对照组长达(267±7.3)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满意度95.66%,对照组为60.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种植体支抗使磨牙向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口外弓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