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发育障碍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痫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皮质发育障碍模型,探讨皮质发育障碍模型的敏感性。方法:在SD大鼠孕17d腹腔注入1,3-二氯乙烯-亚硝基脲(BCNU)制作皮质发育障碍模型;Nissl染色观察P60d仔鼠病理变化;选取P60d雄性仔鼠,腹腔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分别比较两组大鼠癫发生的潜伏期、持续状态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同龄仔鼠脑组织湿重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Nissl染色显示皮质变薄、皮质层次紊乱、海马区域异位细胞异常聚集;有皮质发育障碍的仔鼠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后,癫发生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癫持续状态时间延长(P<0.01),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BCNU致皮质发育障碍模型具有癫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早期胚胎发育障碍的免疫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琴  张睿 《生殖与避孕》2006,26(6):384-384,F0003
引起早期胚胎发育障碍的原因很多,随着基础免疫学及免疫遗传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免疫异常引起的早期胚胎发育障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谢春红 《中医研究》2005,18(5):52-53
吴克明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笔者随师临诊,发现导师治疗卵泡发育障碍性病症经验丰富,临床疗效确切,特择其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粘多糖贮积症Ⅳ型酶学诊断与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多糖贮积症Ⅳ型(Morquio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包括粘多糖贮积症Ⅳa型与粘多糖贮积症Ⅳb型两个亚型。Ⅳa型是由半乳精-6-硫酸盐硫酸酯酶缺乏所致,Ⅳb型为β-D半乳糖苷酶缺乏所致。粘多糖贮积症Ⅳ型主要导致硫酸软骨素(CS)和硫酸角质素(KS)降解障碍,在骨和软骨细胞沉积,使骨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5.
B超应用临床四十多年,妊娠早期B超诊断效果已十分肯定。而早期胚胎是否存在发育障碍,临床诊断困难,如能早期确诊,对选择适当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90例阴道出血早孕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对个别病例定期追踪观察,现就检查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Williams综合征(WS)是以心血管病变(主动脉瓣上狭窄、肺动脉狭窄)、婴儿期高钙血症、身高矮小、发育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先天异常综合征。是第7号染色体长臂q11.23基因细微缺陷导致的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病率为出生1-2万人中有1人。该缺陷的区域存在弹力蛋白基因(ELN),认为ELN缺陷引起的心血管病变是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SRY基因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对10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和1例为46,XX/46,XY的性反转、睾丸女性化、两性畸形及男性生殖器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了性别决定区(SRY)基因检测。结果表明9例46,XY和1例46,XX/46,XY患者的SRY基因存在,1例46,XY女性患者的SRY基因缺失。该结果表明能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性反转、性发育异常的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与脑发育的关系。方法依据入选标准观察对象为自2005年8月起连续收治入本院新生儿病房、出生24h内的胎龄为34周±3d的“正常”早产适于胎龄儿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早产儿生后24h内和出生第8天空腹股静脉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分别为t0和t1值,计算血清EGF浓度变化的速率(Δt)。同时,在新生儿出生后6周(纠正胎龄接近40周)和纠正1月龄时进行NBNA评分测定。并将以上实验室数据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值及差值、早产儿出生后的头围增长值及增长速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果P值<0.05,则认为差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早产儿观察对象t0为(234.71±58.07)pg/ml,t1为(347.81±87.49)pg/ml,Δt为(16.16±9.94)(12.14、15.20)pg/ml/d;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0值无相关性(P>0.05);2次NBNA评分结果及差值、出生后6周和纠正1月龄时的头围增长值/增长速率与t1和Δt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早产儿出生后血清EGF浓度呈上升趋势,提示早产儿出生后体内EGF合成和释放增加,可能促进脏器成熟和组织修复;更重要的是,早产儿出生1周时高水平血清EGF浓度和/或较快上升速率者,其出生后头围增长速度也快,可能有较好的脑发育水平、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全身性疾病.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结节,伴有色素沉着,部分病例有骨骼改变.这些改变未全部出现时,有人称之为不完全型神经纤维瘤病.本文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2岁11个月,因语言、智力落后,伴手部刻板动作1年半来诊.患儿出生后发育正常,到1岁左右能主动叫爸爸妈妈,1岁4、5个月时出现语言发育落后,已经学会的语言逐渐丧失,与人交往障碍,对人不理不睬,不与家长和儿童进行游戏,独自玩小汽车1~2 h以上.智力逐渐倒退.不时咬牙、反复的外旋握拳和搓手.时常打自己的头,咬人、掐人、抓人头发.愿嗅袜子等异味物品,常常用手抓粪玩,有时抹到自己脸上.睡眠少,步行蹒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