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生质体再生与诱变在林可霉素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林可霉素产生菌林可链霉菌188^#为原始菌株,经溶菌酶酶解获得原生质体,结合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分离得到216^#,摇瓶相对效价提高60%。经传代实验,菌株高产性状稳定。该菌种经上罐发酵生产,其林可霉素产生能力比原始菌种提高40%。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株分别带有不同抗药性标记的产黄青霉原生质体以1:1相混合,用30%的聚乙二醇(MW6000)原生质体融合处理。将混和物涂布在补给有两种药物同时存在的高渗性分离培养基上,培养后获得异核体菌落。洗下异核体分生孢于继续分离在补给有两种药物同时存在的分离培养基上,得到了同时带有两种抗性标记的重组体。纯化后,进行抗性稳定性和摇瓶效价的测定,将一株具有双重抗性、摇瓶发酵效价较高的菌株作出发菌株,经诱变因子处理后,获得了一株43u7c—57菌株,在摇瓶中效价比生产菌株平均提高4.94%,该菌株在40吨发酵罐试生产后,发酵效价平均提高4.4%,产量则平均增加12.1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良螺旋霉素的生产菌株-生二素莲霉菌,提高其产量。方法 以超声破碎法破坏出发菌株的细胞壁,获得该菌的原生质体,在再生培养基上培养后获得的诱变菌,其产螺旋霉素的效价上实现了大面积的提高。结果 在参与初筛的菌落中,摇瓶发酵后有38.3%的菌株效价获得提高,范围为1.62%~11.92%(平均提高率为8.73%)。结论 本文采用的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的原生质体,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影响因素少等诸多优势,是一种适合国内工业菌种改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林可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林可霉素产生菌N65—2^#、S78—1^#的原生质体分别热灭活和紫外灭活,并将灭活原生质体用PEG融合,从中获得92-201^#融合株,其摇瓶效价分别较N65—2^#、S78—1^#提高17%、52%,且色素分泌少,传代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根癌农杆菌T-DNA对云南红豆杉原生质体的转化,分析了转化系的紫杉醇合成能力。实验以生长20 d的云南红豆杉幼茎诱导的淡黄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经酶解可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由B5无机盐、KM有机成分、3.0 mg/L 2,4-D、0.1mg/L KT和0.45 mol/L果糖组成的培养基中培养1周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团。根癌农杆菌对原生质体的转化能力与原生质体生长状态及菌株相关。虽然刚分离的或已再生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不能被根癌农杆菌转化,但由1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原生质体克隆和根癌农杆菌B6S3菌株共培养后可实现T-DNA转化,高压纸电泳检测转化系具有冠瘿碱的合成,转化率约为5%。HPLC证实转化系具有合成紫杉醇的能力,但不同转化系中紫杉醇含量变异很大,最高含量为0.076%,是对照愈伤组织的6倍,表明T-DNA的插入改变了培养细胞对紫杉醇的合成。获得的高产转化系细胞生长比对照低,但继代培养中其生长和紫杉醇积累基本保持稳定。尽管转化系合成紫杉醇能力远未达到商业化生产的要求,但研究通过T-DNA对原生质体的转化而实现插入诱变,可以为分离高产紫杉醇优良细胞系提供单细胞筛选系统。  相似文献   
6.
复合诱变筛选avermectins高产菌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初始菌株经过自然分离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类型的菌株,即灰色粉末型、白色和光秃型。其中灰色粉末型产素水平最高,摇瓶发酵效价达到6835.1μg/ml,B1组分达到56.3%。经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对初始菌株的孢子的诱变及对其原生质体的诱变再生。并且经过异亮氨酸和链霉素的定向筛选,得到的高产菌株摇瓶发酵效价达到8542.9μg/ml,B。组分达到64.9%;同时通过对高产菌株进行传代培养检验其传代稳定性,结果表明,传代3代后,菌株开始退化,并且其发酵效价有比较显著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根癌农杆菌对云南红豆杉原生质体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根癌农杆菌T—DNA对云南红豆杉原生质体的转化,分析了转化系的紫杉醇合成能力。实验以生长20d的云南红豆杉幼茎诱导的淡黄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经酶解可分离出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由B5无机盐、KM有机成分、3.0mg/L2,4-D、0.1mg/LKT和0.45mol/L果糖组成的培养基中培养1周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团。根癌农杆菌对原生质体的转化能力与原生质体生长状态及菌株相关。虽然刚分离的或已再生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不能被根癌农杆菌转化,但由10个以上细胞组成的原生质体克隆和根癌农杆菌B6S3菌株共培养后可实现T—DNA转化,高压纸电泳检测转化系具有冠瘿碱的合成,转化率约为5%。HPLC证实转化系具有合成紫杉醇的能力,但不同转化系中紫杉醇含量变异很大,最高含量为0.076%,是对照愈伤组织的6倍,表明T—DNA的插入改变了培养细胞对紫杉醇的合成。获得的高产转化系细胞生长比对照低,但继代培养中其生长和紫杉醇积累基本保持稳定。尽管转化系合成紫杉醇能力远未达到商业化生产的要求,但研究通过T—DNA对原生质体的转化而实现插入诱变,可以为分离高产紫杉醇优良细胞系提供单细胞筛选系统。  相似文献   
8.
抗炎化合物EP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 6 ,2 2 二烯 5 ,8 过氧麦角甾 3 醇 (EP)产生菌粘帚霉属真菌F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分离与再生的条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的酶解系统、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等多种因素 ,考察它们对该菌原生质体得率及再生率的影响 ;同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EP化合物的含量。结果F菌菌龄为 6 0h时 ,以 0 .5mol/L的甘露醇配制成 2 %的蜗牛酶和纤维素酶混合溶液 ,2 8℃酶解 4h ,原生质体得量较高。而以0 .5mol/L的甘露醇为稳渗剂的再生培养基时 ,该菌的原生质体再生率较高。结论从代谢产物的角度对该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并探讨此过程对F菌生物合成EP的影响 ,为进一步对该菌的分子遗传及高产菌株的选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许多链霉菌能够合成抗生素、酶及抗肿瘤剂等各种重要产物。最近,原生质体融合已经成为菌株改良的有效技术。对于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几乎专门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促融剂。然而,同新发展的电融合法比较,该法存在许多缺点。因此,电融合法正成为酵母、植物及动物细胞融合的常规方法。虽然电融合法正在不同范围内推广使用,但对于像链霉菌这么小的原生质体,至今尚未加以应用。本文论述由抗生素链霉菌a20和弗氏链霉菌f2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利用由显微镜载玻片和铝箔构成的微型融合室来监测链霉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井冈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方法使用溶菌酶水解菌体细胞壁法,分别考察影响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的各种因素。结果在R2YE液体培养基中,一级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二级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佳甘氨酸质量浓度为5 g.L-1,最佳溶菌酶质量浓度为2 g.L-1,最佳酶解时间为60 min,最佳再生培养基为R2YE,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可达到15.79%。结论本实验确定了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能够得到较高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