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10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期高频血小板捐献者凝血功能及健康状况变化,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以最高频率(2周/次)连续捐献血小板≥24次的捐献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捐献者首次捐献血小板后(第1次检测)及连续单采血小板达6次(第2次检测)、12次(第3次检测)、24次(第4次检测)后,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参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叶酸、清蛋白及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结果 4次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血细胞压积(H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Hct、MPV及PDW和第4次MPV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血小板采集后TPO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和第4次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检测K值、α角及最大振幅(MA)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K值、α角及MA均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内未观察到每两周单采血小板2U的捐献者出血或血栓风险,健康状况良好,但捐献者TPO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使输血学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综合利用节约血源等优点。然而,部分临床医师对输血的认识滞后于输血医学的发展,往往以输全血来满足患者某一种血液成分的需求,致使临床不良反应和血液资源的浪费。为提高广大临床医师的认识,促进成分血的临床应用,本文将成分输血的有关内容作一简述,以便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3.
应用我院临床各科10年来开展成分输血的资料,将1994年全院输注成分血(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及冷沉淀)的用量与1985年的作比较。结果表明,我院1994年输注的成分血比1985年有明显增加(P〈0.001)。1994年输注的血浆、红细胞、血小板及冷沉淀分别为1985年13倍、62倍、4000倍和66倍。提示我院输血技术水平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提高,克服了过去那种不管是什么病都是输全血的不合理现象,逐步  相似文献   
4.
成分血以其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性能;高疗效、低风险的临床效果,为某些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由于诸多因素,某些医疗单位的成分输血比例仍然较低,为此将常用成分血的性能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简述,以便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因各种因素造成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含量较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纯化分析。方法 :把67例此类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两组。35例采用转移离心法纯化 ,32例采用倒置离心法纯化。对纯化前后及两种方法之间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两种方法纯化后 ,血小板损耗均不明显 (P>0 05) ,白细胞和红细胞去除差异有显著性 (P<0 001) ,两方法间的纯化效果略有差异 (P<0 005)。结论 :经两种方法纯化后 ,均能去除混杂在单采血小板中的大部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转移离心法的纯化效果优于倒置离心法 ,纯化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单采血小板前的初筛指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5年重庆市参加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20694人次,征询及体检不合格率为14.4%,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率为27.3%,其中血液初筛血小板(PLT)不合格率为38.2%,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25.4%。结论为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初筛合格率,需加强单采血小板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和提倡预约献血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9.
张欣 《河北医药》2014,(19):2980-2981
机采血小板的特点是高纯度、长时保存、高安全性、低疾病传播率、低输注无效率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手工采集[1]。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献血者不断增加,许多血站和医院又大力招募血小板捐献队伍,对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2]。但是,献血者在多次机采血小板后机体内血小板有所降低,这样是否会影响到长期献血者体内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对800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监测献血后1个月献血者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经验与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单采血浆站的卫生监督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工作,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监督机制,来提高监督工作效率,以便确保单采血浆的安全性。健全单采血浆站卫生监督机制需要做到:建立日常卫生监督机制;强化分类管理,对重点和弱点项目进行特别管理;建立单采血浆站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新的卫生监督机制。单采血浆站的卫生监督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理念创新,以便建立起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