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4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967篇
妇产科学   337篇
基础医学   413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1658篇
内科学   486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3432篇
预防医学   5654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444篇
  9篇
中国医学   380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772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1340篇
  2011年   1028篇
  2010年   937篇
  2009年   1003篇
  2008年   1292篇
  2007年   1165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204篇
  2004年   605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定量分析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青海省1975-2015年间传染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青海省1975年、2005年、2015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人口因素和其他因素对青海省传染病死亡率变化的影响值。结果 1975年与2015年数据比较,青海省传染病死亡率由195. 383/10万下降为14. 756/10万,分解法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使传染病死亡率大幅下降,两者贡献率分别为10. 1%、89. 9%。1975年与2005年比较,两者作用结果一致,贡献率分别为11. 6%、88. 4%,但是2005年与2015年比较,人口因素在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中呈现了反向作用效果,而且作用比例达到-39. 1%。结论目前青海省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慢性传染病的非人口因素的预防和控制。需重点加强慢性传染病的筛查和规范化治疗、管理,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农牧区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减少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为主要流入地的人口流动大潮。在这个人口流动的大潮中,15~24岁的校外青少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外青少年处于生殖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性行为的高发人群;他们流动性大、组织困难且容易被忽视,也是生殖健康的高危人群。现对国内校外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1研究的相关定义1.1校外青少年国内研究〔1〕将校外青少年定义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产前超声测量的胎儿生物学指标资料,探讨最优的预测胎儿出生体质量的指标及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40例为研究对象,超声测量140例住院分娩孕妇胎儿腹围(AC)、头围(HC)、股骨长(FL)、双顶径(BPD)、羊水指数(AFI)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建立体质量预测方程,预测结果与胎儿实际出生体质量及hadlock3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胎儿FL、AC、BPD、宫高(FUH)、HC等指标与出生体质量相关(r=0. 554、0. 549、0. 519、0. 360、0. 357,均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C、HC和BPD3个自变量对出生体质量的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共线性诊断提示具有高度共线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预测体质量与实际符合率(84. 3%)高于hadlock3公式(6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预测体质量平均绝对误差[(180. 0±145. 2) g]显著低于hadlock3公式[(261. 4±238. 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结论主成分分析能较好解决胎儿生物学相关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回归方程预测结果优于hadlock3公式,可根据实际资料拟合预测方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和比较北京市《出生医学证明》机构外签发新政策实施前后的特点,为机构外签发的《出生医学证明》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从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中导出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全市签发的助产机构外《出生医学证明》相关信息,包括证件签发状态、签发时间、签发地、出生时间、签发对象父母亲的年龄及户籍地等,应用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新政策实施后机构外签发数量有所增长,其中《出生医学证明》证面上仅有父母亲一方信息的签发量占比由19. 4%增至36. 4%,家长自述机构外分娩双胎新生儿的签发量占比由2. 8%增至4. 7%;机构外签发的签发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3~6岁,其父母的平均年龄均高于机构内签发新生儿的父母平均年龄。结论新政策的实施及时落实了国务院相关文件,解决了部分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同时也给《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多挑战。应加强区级管理岗位的业务培训,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完善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北京市《出生医学证明》机构外签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结局的累积性与关键期效应,为预防与干预逆境伤害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地区2所农村学校的710名青少年。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评估家庭逆境,《MacArthur健康与行为问卷》评价内化症状和外化症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逆境发生时间与数量和精神病理症状的关联。结果持续家庭逆境组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增加均有相关性[β值(95%CI)分别为0.35(0.15~0.54),0.16(0.01~0.32)]。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与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0(0.04~0.36),0.42(0.24~0.60)]、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4(0.01~0.26),0.23(0.09~0.37)]增加有关。在仅童年期家庭逆境中,家庭逆境数量为2和≥3的内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23(0.06~0.41),0.34(0.11~0.58)]、外化症状[β值(95%CI)分别为0.17(0.02~0.31),0.21(0.02~0.39)]的风险增高。在持续家庭逆境组中,逆境数量≥3与内化症状、外化症状相关[(β值(95%CI)分别为0.56(0.31~0.82),0.24(0.02~0.45)]。仅青春期家庭逆境与精神病理症状无关。结论家庭逆境的多次发生可增加精神病理症状风险,童年期可能是家庭逆境致精神病理症状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定期进行国家家庭增长调查(NSFG),以收集影响其家庭形成、发展和解体的因素:包括结婚、离婚、同居;避孕、绝育、不育;妊娠结局和出生情况。文章报道1982,1995和2002年调查中的避孕情况和避孕方法选择.其中以2002年为主。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而且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也高。据统计,我国高血压病的病例达1亿6千万,城市人口高血压的患病率达18.8%,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高血压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己经先天确定,寄希望今后的基因治疗。但高血压的发病更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预防高血压病主要还得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  相似文献   
8.
王爱兵 《医学信息》2006,19(9):1614-1616
随着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为减少因该骨折后长期卧床、防止并发症,满足患者和家属早日离床的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至2001.1-2005.12月对16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吕爱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910-3910
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老年痴呆疾病的绝对及相对发病率均明显增加。血管性痴呆(vasculer dementia,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VD是目前惟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因而其危险因素的确定非常重要。虽然大多数学认为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相同,但目前除年龄因素外,还没有足够的流行病学依据可证明两的危险因素确为一致,因此就VD发病的危险因素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下称甲低)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小儿智力低下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患儿出生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出现较典型甲低症状时多已有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常造成终生残疾。90年代以来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CH的发生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如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甲状腺球蛋白(TG)、钠碘转运体(N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