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31篇
  免费   1028篇
  国内免费   801篇
耳鼻咽喉   2271篇
儿科学   164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688篇
口腔科学   2366篇
临床医学   4047篇
内科学   1465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906篇
特种医学   13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069篇
综合类   9939篇
预防医学   1210篇
眼科学   1257篇
药学   3421篇
  31篇
中国医学   1309篇
肿瘤学   898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1318篇
  2013年   1342篇
  2012年   1732篇
  2011年   1847篇
  2010年   1721篇
  2009年   1688篇
  2008年   1958篇
  2007年   1878篇
  2006年   1844篇
  2005年   1943篇
  2004年   1754篇
  2003年   1745篇
  2002年   1469篇
  2001年   1174篇
  2000年   940篇
  1999年   789篇
  1998年   740篇
  1997年   769篇
  1996年   634篇
  1995年   554篇
  1994年   556篇
  1993年   332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泪囊炎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泪囊鼻腔造口治疗,研究组取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腔通气程度主客观的影响。方法:对75例成人OSAHS患者采用双侧对称性鼻腔扩容术,并分为A组30例(鼻腔扩容术)和B组45例行鼻腔扩容术+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同时选择15例只行H-UPPP作为对照组(C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分别进行鼻塞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使用鼻阻力计对总鼻阻力(TNR)进行检测,同时术前和术后12个月分别行睡眠呼吸监测(PSG)和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75例OSAHS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TNR分别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并恢复至正常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75例患者主观鼻腔通气程度VAS评分也由术前的6.69±1.53下降为术后3个月时的3.38±1.37、术后12个月时的3.42±1.25(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A、B两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和E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C组AHI和LSaO2也显著改善(P<0.05),但ESS评分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12个月的AHI、LSaO2及ESS评分改变较C组明显(P<0.05)。结论:双侧鼻腔扩容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OSAHS患者主观鼻腔通气症状,同时也可改善鼻腔通畅状况的客观指标,可能有利于OSAHS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下BillrothⅡ式远端胃切除伴布朗式吻合术治疗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远端胃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BillrothⅡ式远端胃切除伴布朗式吻合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下BillrothⅡ式远端胃切除伴布朗式吻合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2/34)较对照组26.47%(9/34)低(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BillrothⅡ式远端胃切除伴布朗式吻合术治疗远端胃癌患者,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低,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正>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为非炎性血栓,与妊娠、消耗和恶液质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产妇。主要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额顶上部皮质受损及头皮静脉怒张,乙状窦血栓形成。多为非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全身衰弱状态,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36岁,已婚,农民,以"孕2月,恶心20天,加重伴呕吐1天"之主诉于2014年1月16日19∶13入院。平时月经规律,经期5~6 d,周期30 d,末次月经2013年11月15日。此次停经30余天,自测尿HCG(+),提示"早孕"。孕40天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主动脉窦瘤破裂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0名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8例(44.62%),女性72例(55.38%),年龄32~75(52.72±13.87)岁。合并室间隔缺损55例(42.31%),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9例(30%),合并房间隔缺损12例(9.23%),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8例(6.15%),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4.62%),合并主动脉夹层1例(0.77%),合并其他心脏疾病9例(6.92%);破裂开口起源于右冠窦119例,起源于无冠窦1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2例患者围术期死亡,余128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5年,术后心功能恢复至I-II级。结论:一旦发现主动脉窦瘤破裂,应积极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体外循环外科治疗主动脉弓缩窄手术特点,探讨治疗主动脉弓缩窄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左后外侧开胸行主动脉弓缩窄矫治术的患儿8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I组:62例,平均年龄12.2(6.0,37.3)个月;体质量(11±5.4)kg;采用主动脉端端吻合术。Ⅱ组:18例,年龄18.7(8.5,35.7)个月;体质量10.8(7.4,14.2)kg;采用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观察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以及诊断、主动脉狭窄段部位、狭窄段长度、狭窄段内径等分布,并记录术前、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峰值压差、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随访上下肢血压等一般情况。结果:I组主动脉狭窄段长度(9.93±4.8)mm,最狭窄处内径(2.84±0.49)mm,II组狭窄段长度15(10,20)mm,最狭窄处内径(3.33±0.59)mm,两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9(6.6,16.4)h、ICU滞留时长37.2(20.6,70)h,II组分别是14.5(7.5,21.4)h、45.2(20,93.9)h,I组患儿带管时间更短(P<0.05); I组中并发乳糜胸1例,II组中并发左侧气胸1例,两组均未见出血、死亡等并发症;余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狭窄段较短的患者可行主动脉端端吻合,而狭窄段较长,且狭窄内径不过窄可以选择左锁骨下动脉翻转补片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鼻腔冲洗联合规范雾化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01月-2018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门急诊治疗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AR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雾化组、联合组各50例,分别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治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鼻腔冲洗及雾化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联合组总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和雾化组的88%(P均0.05)。结论:鼻腔冲洗联合规范雾化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AR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和/或雾化治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窦占位性病变CT诊断价值和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对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19例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窦占位性病变,对肿瘤良性恶性的评估及颅内及面部软组织的损伤程度。CT扫描对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非常重要,多数病变可以做出初步的定性诊断都是通过鼻窦CT检查出来的。因此产生上颌窦占位病变的病理因素及发展过程和诊断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