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惟恒 《抗癌》2005,(3):25-26
情志,可以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太过(兴奋)或不及(抑制)能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肿瘤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中医情志的发生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情志学说和脑主神明理论指导下对情志产生的生理机制作新的诠释。认为脑神的气化出入及整合作用是情志发生的生理基础 ;五脏所化的气血精津为情志发生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论七情发生和脑主神明与抑郁症病机证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抑郁症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中医多将其归在郁证之类,对其理论解释的重点多是在心主神明论指导下的以五脏为中心的肝,临床治疗亦多遵疏肝解郁这一基本大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存的规律,亲人患病给家属造成的心理创伤是不可忽视的。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应激源刺激也能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如果病人家属一蹶不振,就会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情恢复慢,因此除了对病人的治疗、护理外,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现将病人家属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痛经是一种自觉症状,系指月经期及月经前后感到腹痛、腰痛,甚者剧痛难忍。痛经又分为原发痛经与继发痛经两种。中医认为:多与外感风寒、内伤七情、气滞血瘀,或因胞脉失养所致。分为虚寒型、实热型、气血瘀滞型。笔者用耳穴埋压治疗痛经55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的功效,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草药的配伍“七情”作进一步探讨,以便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经》“神”原分析,可见顺应自然,保持乐观舒达的情志,建立平衡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是摄生长寿的要素。从中显示了中医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观;七情、内因发病观;注重机体反应性的整体观;调神扶正的治疗观等优势理论,及其对临床、心理、行为医学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该病以单眼发病较多,亦有双眼受累,易复发。其受累部位主要为黄斑区。本病发作常以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为诱因。中医则认为七情郁结,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其因。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激素、血管扩张剂、维生素和激光封闭等方法,但疗效不够满意。我科门诊1999-01/2001-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共19例,疗效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论瘀血体质的状态及形成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及日本古今文献的考察研究,提出瘀血体质的状态有二种:一种为潜病未病态,一种为疾病态。瘀血体质的形成因素不仅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后天的跌打损伤、内伤七情、居处过于安逸、久病、失血、产后、年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吴嘉瑞  张冰  常章富  仁谦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219-1220
相恶是中药七情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历代本草中不尽相同,是否作为配伍禁忌也有所争议。现代教科书多将相恶定义为: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有的书籍还将相恶与相反并提,列为配伍禁忌。笔者对古代本草医籍中相恶涵义的演变进行了初步考证,希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相恶理论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相恶作为中药七情配伍之一,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