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3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9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1篇
临床医学   627篇
内科学   49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1852篇
综合类   882篇
预防医学   160篇
药学   370篇
  8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是公认的胆囊良性疾病的治愈手段,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已有明确共识。近年来,“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颇受热议,一些医生将“保护胆囊”的学术观点等同于“保留胆囊”的手术技术,这种误解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差异性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明晰“保护胆囊”理念与“保胆手术”的差别,对胆囊良性疾病的诊疗原则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的胃肠功能和C反应蛋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乃是我院肝胆外科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3.6±3.5)小时、肛门排气时间(16.5±2.7)小时以及排便时间(25.7±3.3)小时,均明显少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25.80%)(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10.4±2.5)mg/L,少于开腹式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在术后更快的恢复,提高患者的C反应蛋白,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胆道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LC的126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1例和非糖尿病组85例。术前及术后第1、3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血清D-乳酸水平。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糖尿病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第1、3天尿L/M、血清D-乳酸、尿IFABP均高于术前及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胆道结石患者行LC后会加重肠屏障功能障碍程度,术前控制好血糖水平或可降低肠道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edictors of long-term survival (>24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gall bladder cancer.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17 cases of gall bladder cancer resected between 1989 and 2000. The resections included 80 simple cholecystectomies and 37 extended procedures. Patients with survival >24 months (n=44)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having survival <24 months (n=73) for 17 prognostic factors. Overall median survival was 16 months with a 5-year survival of 27%. T status (P=.000) and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P=.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long-term survival. Survival advantage was seen in T3N+ve disease (P=.007) with extended procedures. Complete (R0) resection was attained in 30 patients with a 5-year survival advantage of 30% as compared with incomplete (R1) resection (P=.0002).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in simple cholecystectomy group (P=.0008) but no advantage was seen after extended procedures. Stage III (P=.001) and node-positive disease (P=.0005) had significant benefit with adjuvant therapy. Poor differentiation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 long-term survival. R0 res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survival. Extended procedures improve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3N+ve disease. Addition of chemoradiotherapy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ong-term survival in stage III and node-positive lesions and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imple cholecystectomy. R0 resection predicted long-term survival in gall bladder cancer. T3 N+ve disease had better survival after extended procedures.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mproved survival in stage III and node-positive disease. Poor differentiation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adverse predictors of surviva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至2007年完成的11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及围术期护理.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切除的最佳选择,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并发症,遵循正规的手术原则,及时中转开腹,才能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1991年1月-2004年12月间1569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1023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经术中胆囊管造影51例,阳性49例,经探查证实有结石,546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经胆囊管造影158例阳性,151例探查证实。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0例Calot三角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探讨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方法 从Calot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胆囊管,辨认胆总管和肝总管的走向。结果 我们1998年9月~2004年6月共完成360例LC术进行分析。结论 解剖Calot三角是胆囊切除术中重要的步骤,也是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评分系统建立和运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根据术前临床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方法 对邵逸夫医院 1994年 4月 4日至 2 0 0 1年 6月 30日的 7134例LC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 ,再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男性、高龄 (≥ 6 5岁 )、上腹部手术史、糖尿病、总胆红素升高 (≥ 1 2mg/dl)、胆囊壁增厚 (≥ 4cm )、胆总管直径增宽 (≥ 8cm)、急性胆囊炎是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被分别赋值 ,建立预测转开腹可能性的评分系统。计算 7134例LC的综合得分 ,比较不同得分组转开腹率。用ROC曲线评价该评分系统的效能。 2 0 0 1年 7月 1日至 2 0 0 1年 12月 31日 938例LC运用该评分系统 ,比较各得分组转开腹率的差异。结果  7134例LC中各组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OC曲线以下面积为0 81,标准误为 0 0 1。 938例LC中的各组也是得分越高 ,转开腹率越高 ,且多数相邻两组的转开腹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根据危险因素预测LC转开腹可能性 ,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胆道损伤的方法。方法对本组15131例MC中发生的18例胆道损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94年12月前施行MC2321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39%),1995年以来实施MC12810例,发生胆道损伤9例(0.07%)。结论思想上高度重视、规范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MC中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不同压力CO2气腹对气腹存留时限及肩部疼痛的影响,探讨LC术后气腹存留时限的影响因素及肩部疼痛的原因.方法 2002年4~10月连续观察69例LC,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3例.气腹压力设定A组10mm Hg,B组12mm Hg,C组14mm Hg.对69例LC术后进行连续胸部X线平片观察膈下游离气体,测量术后24h两侧膈下游离气体的长、高并计算残气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ion analogue score,VAS)观察3组术后1、3、6、12、24、48、72、96、120h肩部疼痛程度.结果 LC后气腹存留时限为(1.8±1.1)d,男女组气腹存留时限分别为(1.8±1.1)d和(1.7±1.0)d,2组比较无显著意义(H=0.013,P=0.911).3组术后24h膈下残气量及术后气腹存留时限差异无显著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示lg(气腹存留时限)与术后24h膈下残气量呈正相关(r=0.616,P=0.006),与气腹时间呈负相关(r=-0.228,P=0.014),与年龄、体重、身高、手术时间及所用气体量无相关性.术后26例出现肩部疼痛,随着A、B、C 3组气腹压力的增高,发生肩部疼痛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增高(F=9.635, P=0.000),术后24h肩部疼痛VAS评分与术后24 h右侧膈下残气量呈正相关(r=0.333,P=0.005),与气腹存留时限呈正相关(r=0.296,P=0.014).结论 LC术毕尽量将腹腔内CO2气体排净可缩短术后残气吸收时间.不同压力CO2气腹对LC术后残余的CO2气体量及气腹存留时限无明显影响.LC后肩部疼痛程度随气腹压增高有明显加重趋势,人工气腹引起膈肌的张力可能是造成肩部疼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