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aily exposure to sunlight is known to 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pidermal basement membrane (BM), as well as epidermal differentiation and epidermal barrier fun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whether the inhibition of BM‐degrading enzymes such as heparanase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can improve the epidermal barrier function of facial skin, which is exposed to the sun on a daily basis. 1‐(2‐hydroxyethyl)‐2‐imidazolidinone (HEI) was synthesized as an inhibitor of both heparanase and MMP‐9. HEI inhibited not only the BM damage at the DEJ but also epiderma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water contents and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abnormalities resulting from ultraviolet B (UVB). This was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by the use of UVB‐induced human cultured skin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ithout HEI. Moreover, topical application of HEI improved epidermal barrier function by increasing water content and decreasing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in daily sun‐exposed facial skin as compared with non‐treated ski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hibition of both heparanase and MMP‐9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are for regularly sun‐exposed facial skin by protecting the BM from damage.  相似文献   
2.
王中华  窦科峰  杜建军  陈勇 《医学争鸣》2003,24(11):968-971
目的:构建人Heparanase基因的真核、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表达其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cDNA中,分别扩增出Heparanase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鉴定与测序证实后,连接成包括完整的人Heparanase基因ORF区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亚克隆法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RSET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结果:构建的人Heparanase基因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登录结果完全一致;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cDNA3.1及pRSET;SDS-PAGE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人Heparanase基因真核、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正确表达了6His/Heparanase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素酶mRN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36例胃腺癌组织及1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肝素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HPAmRNA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大体类型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HPA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并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近期研究显示,Syndecan-1和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1)可能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但关于两者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的关系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Syndecan-1和HPA-1在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09 09 01-2014-03-31潍坊市人民医院皮肤科93例CSCC及30名正常表皮中Syndecan-1和HPA-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表皮、原位鳞癌、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Syndecan-1强阳性率分别为70.00%(21/30)、52.28%(11/21)、37.04%(10/27)、23.33%(7/30)和6.67%(1/15),CSCC Syndecan l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表皮对照组,X2=13.17,P<0.01;在不同肿瘤厚度和分化程度的鳞癌中,SDC1表达强度随肿瘤厚度的增加(X2=11.66,P<0.01)和分化程度的降低(X2=12.51,P<0.01)而有下降趋势;CSCC患者中伴淋巴结转移组Syndecan 1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5.78,P<0.05.CSCC组织Syndecan 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降低而依次降低(rs值分别为0.829和0.644,均P<0.001).正常表皮、原位鳞癌、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中HPA-1阳性率分别为3.33%(1/30)、38.10%(8/21)、62.96%(15/27)、66.67%(20/30)和86.67%(13/15),CSCC中HPA-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29.52,P<0.01.在不同肿瘤厚度和分化程度的鳞癌中,HPA-1表达强度随肿瘤厚度的增加(X2=4.70,P<0.05)和分化程度的降低(X2=9.15,P<0.05)而有增加的趋势,CSCC患者中伴淋巴转移组HPA 1表达强度(80.9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17%),X2 =4.87,P<0.05.CSCC组织HP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降低而依次升高(rs值分别为 0.793和-0.718,均P<0.001).CSCC中Syndecan-1与HPA-1表达呈负相关,rs=-0.473,P<0.01.结论 Syndecan-1表达降低与HPA-1表达增强可能促进CS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NSCLC术后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pa的表达,分析Hpa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存在Hpa基因的表达,并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52例NSCLC组织中有39例Hpa基因mRNA表达阳性(39/52.75%),癌旁组织有11例表达阳性(11/52,2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染色NSCLC组织中Hpa阳性率69.2%(36/52),癌旁组织阳性率17.3%(9/5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a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检测均显示腺癌癌组织Hpa表达高于鳞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Ⅳ期的癌组织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CLC组织Hpa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与NSCLC的转移和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 PA)、蛋白激酶C K 2β(protein kinase 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lα)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uper-Vision法检测49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A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呈显著正相关(Log Rank=11.737,P<0.05),CK2β、HIF-1α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亦呈正相关(Log Rank分别为5.538和6.524,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治疗后有无复发或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HPA、CK2β、HIF-1α的表达均不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HPA、CK2β和HIF-1α可作为评价鼻咽癌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峰  张爱民  杨季红  耿艳  马芳 《河北医药》2012,34(10):1457-146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乙酰肝素酶(HP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实验组细胞施加VPA干预,设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RT-PCR半定量法测定细胞HPA及PCNA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HPA及PCNA蛋白含量。结果 VPA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P<0.05);当药物浓度增加至≥2.0mmol/L时,其HPA和PCNA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VPA对肝癌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能够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下调HPA及PC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肝素对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转染的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和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人全长乙酰肝素酶cD-NA的pcDNA3-HPA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加入不同剂量肝素进行细胞培养,用侵袭小室观察肝癌细胞穿膜细胞数,用RT-PCR法检测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结果:BEL-7404细胞组和空载体转染细胞组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均为阴性,pcDNA3-HPA质粒转染组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穿膜细胞数(27.00±4.30)显著高于另外2组(分别为11.67±2.52和9.67±2.89,P<0.01);加入肝素后BEL-7404细胞组和空载体转染细胞组穿膜能力和乙酰肝素酶表达均无显著变化;而pcDNA3-HPA质粒转染组穿膜细胞数随着肝素剂量的加大而逐渐减少,超过一定剂量后则不再显著减少,但该组乙酰肝素酶表达始终阳性。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肝素可抑制表达乙酰肝素酶之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而不影响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和蛋白聚糖1(syndecan-1)在人类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山西大同地区非意愿性正常妊娠者(35例)和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者(28例)绒毛组织中HPSE和syndecan-1的mRNA表达水平, 分析探讨两者与自然流产关系。结果HPSE mRNA在正常妊娠组表达的阳性率为85.71%(30/35), 明显高于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的57.14%(16/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妊娠组syndecan-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4.28%(19/35), 明显低于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的82.14%(23/28),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HPSE和syndecan-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86, P<0.01)。结论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HPSE的表达降低, 导致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力下降, syndecan-1表达增高, 影响胚泡植入, 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人乙酰肝素酶(HPA)并建立该酶的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构建包含人乙酰肝素酶全长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hpaFL,转染CHO-K1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blot分析与鉴定蛋白的表达;用荧光HPLC法检测蛋白的活性。结果:在CHO-K1细胞中成功地表达出有活性的人乙酰肝素酶,并获得该酶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人乙酰肝素酶稳定表达细胞株,为其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