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蒲公英治疗蠕形螨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粉碎的蒲公英浸泡于80%乙醇中12 h,然后85 ℃回流提取蒲公英提取液,同法制备百部提取液。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分离并鉴定蠕形螨备用。设蒲公英实验组,百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蠕形螨15只,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测定蒲公英提取物pH值。设蒲公英试验组和75%乙醇对照组,应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结果 蒲公英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为(1.50±0.65) min,显著短于百部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3.53±1.04) min(P<0.01),生理盐水组螨死亡时间大于120 min。蒲公英提取物的pH值为5.00±0.28,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破损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3,无明显毒性。 结论 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DM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动态展示和描述。对比观察发现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均有卵、幼虫(3对足)、若虫(4对足)和成虫4期。由于毛囊蠕形螨若虫期有一次蜕皮,将其又分为前若虫和(后)若虫两期,前若虫较(后)若虫短,基节骨突不清。两种蠕形螨各期形态差异均较大,其活动性除虫卵外,各期均可见足和颚体活动,室温较高时(20℃以上)虫体运动活跃,移动明显。两种蠕形螨成虫末体变异也较大。另外,首次在水镜下拍摄到毛囊蠕形螨雌虫肛道(门)。结论两种人体蠕形螨均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各期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易于鉴别;幼虫、若虫和成虫均具有明显的活动能力。两种人体蠕形螨似有亚种存在。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寻常型痤疮合并糠秕孢子菌及螨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难治性寻常型痤疮合并糠秕孢子菌,螨虫感染情况及加用针对特殊病原体治疗疗效。方法:取104例难治性寻常型痤疮炎性皮损内容物涂片。复方刚果红当色,检查糠秕孢子菌,螨虫,在常规痤疮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对所合并的特殊病原体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04例患者中糠秕孢子菌阳性者38例,螨虫阳性者30例,两者均阳性者6例,总阳性率71.1%。治愈34例,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2%,结论:提示合并糠秕孢子菌,螨虫感染是难治性寻常型痤疮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毛囊蠕形螨与 HaCaT 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毛囊蠕形螨与细胞表达 TLR2 以及炎症相 关基因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用 10 只、30 只、50 只毛囊蠕形螨和空白对照分别与 HaCaT 细胞共培养 24 h,提取细胞 RNA,反转录成 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 TLR2 以及相关的 KLK5、IL-1β、IL-6、IL-8 和 CCL2 等炎性因子进行常 规 PCR 扩增、克隆和测序;采用 qRT-PCR 检测表达量,比较与螨虫数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 PCR 产物为单一清晰条带,序列大小与模板一致,表明引物特异性好。 qRT-PCR 检测显示,除 10 只螨虫组与空白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t = 0. 00~ 2. 25,P>0. 05),TLR2 和 IL-6 在 30 只和 50 只螨虫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TLR2:t = 6. 54 和 10. 85;IL-6:t = 14. 35 和 17. 52,P<0. 001),且 50 只螨虫组上调明显大于 30 只螨虫组;IL-8、 CCL2 和 KLK5 在 30 只和 50 只螨虫组与空白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IL-8:t = 5. 34 和 6. 98;CCL2:t = 3. 12 和 4. 03;KLK5:t = 3. 31 和 4. 05,P<0. 05),但 30 只与 50 只螨虫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 IL-1β 只在 50 只螨虫组与 空白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 60,P<0. 05),30 只螨虫组与空白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aCaT 细胞 TLR2 的 表达与蠕形螨虫数呈正相关 (r = 0. 984),与 TLR2 调控的炎性因子 IL-6、IL-8、CCL2、KLK5 和 IL-1β 的表达也呈正 相关(r= 0. 970、0. 984、0. 985、0. 974 和 0. 938),尤其是 TLR2 和 IL-6 表达量变化最明显。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 毛囊蠕形螨与 HaCaT 细胞共培养体系,首次从细胞水平揭示皮肤免疫反应与蠕形螨感染数量有关,这一探索性研究 结果对于揭示蠕形螨寄生诱发面部皮肤损害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睑缘炎患者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以及眼部蠕形螨感染与干眼发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眼科门诊睑缘炎患者及其他伴眼痒症状眼疾患者,拔取受检者眼部睫毛,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进行干眼三项试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结果共收集满足条件患者156例,其中91例为睑缘炎患者,65例为非睑缘炎患者。91例睑缘炎患者中82例(90%)蠕形螨感染阳性,65例非睑缘炎患者中,21例(32.3%)蠕形螨感染阳性,两组间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82例蠕形螨感染的睑缘炎患者中,同时伴有干眼症患者为72.2%(59例),21例蠕形螨感染的非睑缘炎患者中,同时伴有干眼症患者为14.3%(3例)。两组间干眼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睑缘炎患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增高,蠕形螨感染可能是顽固性睑缘炎致病原因,且引发干眼发生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发生的相关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60例(60眼),平均年龄(43.10±12.64)岁。方法 根据睑缘充血有无分为有炎症的MGD组(A组,38例)、无炎症的MGD组(B组,22例),再将A组中蠕形螨检出阳性者,根据蠕形螨数量的不同分为3~6只/眼组(a组)、7~10只/眼组(b组)、>10只/眼组(c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及各体征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睑缘体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及睑板腺缺失评分。 结果 A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为86.84%,高于B组患者(18.18%)(P=0.001)。A组患者睑缘鳞屑、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分别为1.76±1.12、1.79±0.47,1.70±0.98,均高于B组(分别为0.52±0.51、1.34±0.53、0.68±0.60)(P=0.001、0.004、0.001);两组睑板腺缺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1)。a、b、c三组间睑缘鳞屑和睑板腺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在A组蠕形螨检出阳性的33例患者中,蠕形螨检出数量与睑缘鳞屑(r=0.65,P=0.001)及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r=0.64,P=0.001)呈高度正相关,而与睑缘充血、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及睑板腺缺失无相关性(P=0.197、0.114、0.988)。结论 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可通过导致睑缘炎性反应,引起或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对睑板腺功能障碍伴有睑缘炎的患者应注意排除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可能。(眼科, 2016, 25: 387-39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蠕形螨感染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2018-04/0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94例94眼,入组患者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Schirmer I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河高度、上睑板腺缺失评分、下睑板腺缺失评分、睑板腺缺失总评分、蠕形螨计数,对比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上指标有无差异并分析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以上指标相关性。

结果: MGD患者94眼中54眼蠕形螨阳性,检出阳性率57%,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男性中检出率高于女性。蠕形螨检出阳性组上睑板腺缺失评分及睑板腺缺失总评分高于蠕形螨检出阴性组\〖2.00(1.00, 2.00)vs 1.00(1.00, 1.50)分,P=0.02; 3.00(2.00, 4.00)vs 2.00(1.00, 3.00)分,P=0.04\〗,OSDI、S I t、BUT、FL、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无差异(P>0.05)。蠕形螨检出阳性的MGD患者中蠕形螨计数与上睑板腺缺失分级评分(rs=0.37,P=0.03)、睑板腺缺失总评分(rs=0.44,P=0.01)呈正相关,与其他检查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蠕形螨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有一定影响作用,与睑板腺缺失呈正相关,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加,睑板腺缺失加重,进而加重眼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Numerous facto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osacea, which remains obscure.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sacea patients, the his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the prevalence of gastr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role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Demodex folliculorum on affected skin and to elucidate the immunological nature of this disorder.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100 patients with rosacea. Each patient was assessed with a clinical, haemat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erology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H. pylori;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on perilesional, sun exposed skin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with monkey oesophagus as a substrate; antinuclear antibody titre and a skin surface biopsy to search for Demodex folliculorum. Results Women were more frequently affected. Half of our patients were 51–70 years old. About two‐thirds were phototypes I and II and 73% complained of worsening of conditions after sun exposure. An almost permanent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 was solar elastosis. Higher prevalence of H. pylori was not established. Prevalence and mean density of Demodex folliculorum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osacea patients. Direct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s were positive in 6.4% and 6.7% respectively. Antinuclear antibody titres were found in 21.1%.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e pivotal role of chronic sun exposur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osacea. Demodex folliculorum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cofactor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transition of the disease from a vascular to an inflammatory stage. The low positive result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 not support a potential autoimmun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osacea.  相似文献   
9.
不同介质中蠕形螨存活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体蠕形螨在 4℃、高湿条件下 ,不同介质中的存活情况。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螨虫 ,置不同的介质中 ,观察存活情况。结果 :在液体石蜡中 ,周存活率为 38.4% ,存活最长时间者达 13d ;与其他几种介质相比 ,经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液体石蜡可作为活虫保存和显微镜检查的良好介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虫体形态及活动度均发生了兴奋-痉挛-松弛-死亡的典型变化。浓度为100%的艾叶精油1h可杀灭全部蠕形螨。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螨率也逐渐降低。12.5%艾叶精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有效浓度。对比观察发现艾叶精油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明显高于毛囊蠕形螨。结论艾叶精油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杀螨药物,其杀螨机制推测主要作用于螨虫的神经肌肉系统,引起虫体剧烈的痉挛收缩后松弛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