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102例,随机分为2组,即EST治疗组(简称EST组)58例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44例。EST组在入院3d内行ERCP加EST,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一月内手术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以及治愈率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ST组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EST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外科手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感染中SIRS的免疫机制。方法 :对 3 1例急性胆源性感染SIRS病患者血IL 2、IL 6、IL 8、TNF α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 :急性胆源性感染SIRS病患者血IL 2明显降低 (P <0 0 5) ,IL 6、IL 8、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胆源感染性SIRS时机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IL -2、IL -6、IL -8、TNF α参与了急性胆源性感染中SIRS的发生、发展及其免疫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 C-反应蛋白(CRP)和 D-二聚体(D-dimer)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及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住院急性胰腺炎患者155例,根据病因分为 HLAP 组和 BAP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亚组和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亚组。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Glu)、血钙(Ca2+)、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CRP 和 D-dimer。结果 HLAP 组的血小板(PLT)、Glu 和血脂指标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均明显高于 BAP 组,而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TBIL、DBIL、Ca2+和血肌酐(Cr)则明显低于 BAP 组(P <0.05)。HLAP 组的 CRP 明显高于 BAP 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AP、MSAP 亚组中的 HLAP 组与 BAP 组相比较,CRP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LAP 组MAP 和 MSAP 亚组间的 CRP 和 D-dime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BAP 组 MAP 和 MSAP 亚组间的 CRP 和 D-dimer 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LAP 组的 CRP 和 D-dimer 升高均是出现 MSAP 的危险因素(OR =1.121、3.716,P =0.025、0.001)。BAP 组仅 D-dimer 升高是出现 MSAP 的危险因素(OR =2.717,P =0.002)。结论 CRP 和 D-dimer 在 HLAP 及 BAP中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并且 CRP 升高在 HLAP 患者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7月连续入院并治愈的11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胆源性胰腺炎病史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行EST,将所有患者分为EST组和非EST组,比较两组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平均随访18.5个月(6~30个月)。EST组38例,无胆源性胰腺炎复发(0/38);非EST组74例,14例胆源性胰腺炎复发(14/74),复发率为18.9%,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29例,2例胆源性胰腺炎复发(2/29),复发率为6.9%;未作胆囊切除45例,12例胆源性胰腺炎复发(12/45),复发率为26.7%,胆囊切除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患者出院时间为2周至2年不等。对2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行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EST能有效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胆囊切除能显著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检测胆源性感染性休克兔模型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抗氧化物维生素 E(VE),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测定主要脏器功能指标和肝脏组织学变化。发现随休克的发生发展和肝脏病理改变的加重,LPO 上升,VE,SOD,GSH-PX 不同程度下降(P<0.05),与脏器损害明显相关(P 均<0.01)。证实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和抗氧化作用减弱在本模型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 LPO 及 VE,SOD,GSH-PX 的动态变化能准确反映病情。  相似文献   
6.
郑波  罗兰云  杨训  王俭  安宁  张刚 《黑龙江医学》2008,32(7):485-486
目的探讨早期胆管减压在防止胆源性胰腺炎重型化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1-2006以来,收治的178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胆管减压(早期手术、内镜治疗)90例(发病1-3 d),占50.5%;延期手术45例(胰腺炎控制1-3周),占25.3%;31例择期手术(胰腺炎控制后1-3个月),占17.8%;非手术治疗10例,占6.8%;死亡2例,占1%。住院时间:2-110 d。治疗费用:平均0.5-6.9万元。结论早期胆管减压在胆源性胰腺炎(ABP)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在防止胰腺炎重型化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在减轻患者症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的方面,效果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胰管合流异常(APBDJ)在胆源性慢性胰腺炎(BCP)中的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临床确诊MRCP、ERCP以及T管造影显示胆胰管共同显影的患者137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发现47例BCP患者,其中17例发现有APBDJ,共同通道的平均长度(19.3±7.2)mm,最长40mm,最短11mm。结论APBDJ造成的胰反流可能是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内镜早期治疗对胆总管下段结石引起的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6例胆总管下段结石引起ABP患者随机分为内镜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抗酶、抑酸、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方法治疗,内镜组患者在入院诊断明确后即行经内镜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取出胆总管下段结石,比较72h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像学评级差异及血清淀粉酶、IL-6、TNF-α水平差异。结果治疗72h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7.4%,内镜组患者有效率为86.0%,内镜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内镜组患者血清淀粉酶、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T影像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胆总管下段结石引起的ABP早期采用内镜治疗,能够缓解胰腺的持续损伤,减少炎性介质的持续释放,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最有效方法,将6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膈下逐瘀汤为基本方配合西药支持疗法,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抗生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白细胞、以及体温、腹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体温、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血白细胞下降、腹痛消除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与延期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BSAP)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BSAP早期手术31例(A组)与延期手术26例(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数据用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与B组的手术死亡率和再手术率差异无明显意义;A组总的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对BSAP以采用早期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