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80篇
  免费   2302篇
  国内免费   648篇
耳鼻咽喉   162篇
儿科学   592篇
妇产科学   317篇
基础医学   3265篇
口腔科学   398篇
临床医学   1582篇
内科学   4940篇
皮肤病学   394篇
神经病学   1657篇
特种医学   3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132篇
综合类   2589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232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2742篇
  2篇
中国医学   652篇
肿瘤学   1844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574篇
  2022年   1262篇
  2021年   1145篇
  2020年   952篇
  2019年   1275篇
  2018年   1144篇
  2017年   1062篇
  2016年   914篇
  2015年   1006篇
  2014年   1470篇
  2013年   1333篇
  2012年   1310篇
  2011年   1493篇
  2010年   1338篇
  2009年   1054篇
  2008年   1032篇
  2007年   857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9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126篇
  1983年   112篇
  1982年   120篇
  1981年   105篇
  1980年   87篇
  1979年   110篇
  1978年   64篇
  1977年   53篇
  1976年   44篇
  1975年   40篇
  1973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2022,54(11):1486-1493
Background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the removal of sessile serrated polyps (SSPs) ≥ 10 mm. However,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is technique remain undetermined.AimsWe aim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SP for SSPs ≥ 10 mm.Methods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searched up to January 2021.ResultsA total of 10 studies consisting of 1727 SSPs (range, 10–40 mm) from 102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overall rates of technical success, adverse events (AEs) and residual SSPs were 100%, 0.7% and 2.9%, respectively.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ates of technical success and AE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CSP and col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99.9% vs. 100% and 1.3% vs. 0.5%,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colon (100% vs. 99.9% and 0.3% vs. 0, respectively), and between polyps of 10–19 mm and ≥20 mm (99.8% vs. 100% and 0.9% vs. 0, respectively). However,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residual SSPs was slightly lower in CSP compared with cold EMR (1.3% vs. 3.9%), as well as in polyps of 10–19 mm compared with those ≥20 mm (3.1% vs. 4.7%).ConclusionCSP wa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echnique for removing SSPs ≥ 10 mm.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poor-quality medical products requires a more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han has been evident to date. While prospective studies based on rigorous standardized methodologies are the gold standard for measuring the prevalence of poor-quality medical product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distribution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ey should be complemented by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to unpack the complex set of social, economic, and governance factors that underlie these patterns.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 we discuss specific examples of prospective quality surveys and of social science studies, highlighting the value of cross-sector partnerships in driving high-quality, policy-relev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稳定性重建方面的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特点、稳定型骨折与不稳定型骨折分类、稳定性复位与不稳定性复位、术中加压初始稳定与术后滑动二次稳定、内固定术后稳定性评估、早期下地站立负重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干骺端转换区,具有天然的内翻不稳定倾向。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后续内固定物安放的最重要前提因素。判断骨折复位质量有对线和对位两方面,对线采用 Garden 指数;在对位方面,随着皮质对位理念(正性、中性、负性)的提出,特别强调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支撑(解剖、正性),是获得骨折稳定性复位的关键,而不再强调后内侧小转子骨块的作用。术后影像学的稳定性评分为早期下地站立负重提供了量化指标。但术中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在术后头颈骨块滑动获得二次稳定的过程中,仍有皮质对位丢失现象,需研究其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取得良好对线的基础上,只要获得了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和支撑,并用内固定器械维持住,就获得了术后稳定性。术后稳定性评分优良者,可以安全地早期下地负重、站立行走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painful accessory navicular,PAN)的疗效。方法2016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采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29 例(37 足)Ⅱ型 PAN。其中男 12 例,女 17 例;年龄 18~50 岁,平均 41.4 岁。扭伤 24 例,无明显诱因 5 例。患者均行 6 个月以上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 线片测量跟骨倾斜角、距骨第 1 跖骨角、距舟关节包容角、距骨第 2 跖骨角。结果术后 1 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或骨髓炎发生。29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3 个月,平均 25.1 个月。X 线片示关节面均于术后 2~5 个月愈合,平均 3.4 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AOFAS 疼痛、功能、力线评分及总分以及距舟关节包容角、距骨第 1 跖骨角和距骨第 2 跖骨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倾斜角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7,P=0.276)。 结论采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 PAN 可有效缓解症状,患足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单纯 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技术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 年 9 月—2017 年 3 月,收治 30 例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单纯 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技术治疗。男 23 例,女 7 例;年龄 23~43 岁,平均 34.4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12 例,高处坠落伤 4 例,摔伤 8 例,重物砸伤 6 例。受伤至入院时间 1~12 h,平均 4.8 h。骨折 Schatzker 分型:Ⅱ型 1 例、Ⅲ型 3 例、Ⅳ型 10 例、Ⅴ型 7 例、Ⅵ型 9 例。30 例均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压;切开减压至手术时间为 10~15 d,平均 12.5 d。治疗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及 Ilizarov 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协议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 110~155 min,平均 123.1 min;术中出血量 100~500 mL,平均 245 mL;术后住院时间 3~5 d,平均 3.8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20~24 周,平均 22.7 周。除 2 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征象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X 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10~20 周,平均 14.6 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 KSS 临床评分总分为 70~95 分,平均 87.5 分;功能评分总分为 70~90 分,平均 79.0 分。参照 ASAMI 协议评价获优 24 例、良 3 例、可 2 例、差 1 例。结论对于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单纯 Ilizarov 环形外固定技术治疗后患者关节功能可以基本恢复且并发症少,是一项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CO2点阵激光早期控制唇裂术后二期整复术术区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为43例接受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二期整复术的患者,早期采用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为70例曾接受一期唇裂手术的患者,对两组6个月后的瘢痕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距离激光开始治疗时间的长短,性别两因素对激光治疗瘢痕疗效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0 1),治疗组中显效和有效所组成的总有效率达90.7%;2)男女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手术后1年内的患者,手术后距离开始瘢痕治疗的时间<3个月与≥3个月之间,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结论CO2点阵激光在唇裂二期整复术术后瘢痕的治疗中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且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手术后1年内的患者,术后距离开始瘢痕治疗的时间<3个月和≥3个月疗效无差异,因此在唇裂二期手术后的1年内早期对瘢痕进行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Û   ¬  ࿞ ¿   ¬ í  &#x; ྽   &#x;         &#x;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61
背景与目的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肺癌治疗。然而,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高表达,即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采用单纯免疫治疗还是免疫联合化疗在临床上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PD-L1高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治疗与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9例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PD-L1表达采用22C3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按TPS判读PD-L1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分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结果免疫单药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ORR分别为47.1%(8/17)和43.8%(1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免疫单药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和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并对本组PD-L1高表达患者免疫治疗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线免疫治疗ORR(12/19, 63.2%)显著优于二线及以上免疫治疗(10/30,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二者间PFS无差异。年龄、性别、吸烟史、功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 PS)、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与ORR和PFS不相关。结论PD-L1高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相近。PD-L1高表达患者一线免疫治疗的ORR更佳。对此类人群的最佳治疗方案有待于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王晓莉  刘燕  何振娟  陈超 《安徽医药》2016,37(10):1204-1207
目的 通过观察早产儿不同胎龄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的脐血229份,按胎龄分为4组,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TLR9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胎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RNA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 TLR9阳性细胞率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15.93±6.23)%,(11.63±6.70)%,(13.66±6.88)%,(20.51±12.06)%;其在胎龄28~31周较高,至31~34周逐渐下降至最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7周后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逐渐升高,至≥37周达最高,两胎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37周间新生儿脐血TLR9阳性细胞率与胎龄呈正相关(r=0.273,P=0.006)。TLR9 mRNA表达在28~31周组,31~34周组,34~37周组,≥37周组分别为(4.95±3.44)%,(8.89±8.49)%,(13.91±10.92)%,(7.19±7.11)%;其在28~36周逐渐升高,与胎龄呈正相关(r=0.355,P< 0.001)。≥37周TLR9 mRNA表达量下降,该值虽高于28~31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同胎龄时期同样本新生儿的TLR9 mRNA和TLR9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227,P=0.011)。结论 TLR9阳性细胞率和TLR9 mRNA表达在不同胎龄组新生儿间有差异,TLR9阳性细胞率表达在31~37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TLR9 mRNA在28~36周间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