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穿刺抽液的简便方法.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月,68例单纯性巨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囊肿直径10~20 cm,平均15 cm.术中使用穿刺套管(套管鞘cannula+棱锥形套管针trocar)稍用力穿刺囊壁进入囊腔,退出trocar,然后插入吸管,抽吸囊内液体.结果 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6例囊液外溢.手术时间30~55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30~100 ml,平均55 ml,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良性肿瘤(57例浆液性囊腺瘤,11例黏液性囊腺瘤),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应用于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中,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腹腔镜监视下,游离松解直肠;断离修补直肠尿道(阴道)瘘管,其中6例经腹腔镜离断修补,4例经会阴切口离断修补;然后在电刺激仪的引导下经会阴肌肉中心1.0cm左右小切口向盆底肌肉中心分离形成隧道,最后将直肠从隧道中拖出,与会阴皮肤吻合,同时关闭结肠造瘘口。结果 11例患儿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肛门成形术,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2.8min(25~78min),出血量平均5.3ml(2~10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11d去除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无尿道瘘或憩室出现,无切口感染发生。11例术后随访3~66个月,平均45个月。根据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分(6分法),排便优8例(72.7%),良3例(27.3%)。结论 腹腔镜辅助中位肛门闭锁成形术处理直肠泌尿系瘘方便,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及避免切口污染等优点,是治疗中位肛门闭锁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国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肿瘤根治情况与远期预后.方法 检索2007年10月前国内临床中心以中英文公开发表的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根治效果和远期疗效的非随机对照研究(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NRCs)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后综合分析.结果 14篇NRCs资料质量评分为18.92±1.27.腹腔镜与开腹治疗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肠段切除长度较开腹手术短0.66 cm,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较开腹手术远0.26 cm,2年以上生存率是开腹手术的1.67倍.两种治疗方式的随访率、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RCs资料的Meta分析认为国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情况无差别,但2年以上生存率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患有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患者15例,在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术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复发率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病人术后全部随访6mo至1年,症状明显改善或全部消失,仅1例术后半年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圆韧带缩短术治疗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5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20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5例,其中单侧96例,双侧39例,腹腔镜下宫体及卵巢系膜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70例,其中单侧49例,双侧21例,腹腔镜术中未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术后最高体温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血红蛋白降低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卵巢电凝机会,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优缺点。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医院妇产科200例宫外孕(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手术及住院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100例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时间长,肛门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闯、住院天数等均较开腹手术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输卵管通畅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催产素的疗效。方法将147例进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40例,将催产索20u注射于妊娠部位附近的输卵管系膜;B组37例,将催产素20u注射于宫底;C组42例,将催产素10U注射于妊娠部位附近的输卵管系膜同时将催产素10U注射于宫底;D组28例不用催产素。观察各组术中输卵管出血量、保守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中输卵管出血量C组少于其他各组,P〈0.05,A组、B组出血量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保守性手术成功率C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B组手术成功率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β-HCG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侧输卵管通畅率C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A组、B组患侧输卵通畅率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理将催产素用于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老年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年龄60~81岁,心肺功能正常,随机等分为静吸麻醉组(I组)和静脉全麻组(T组)各28例。I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5%异氟醚维持麻醉。T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靶浓度。术中监测HR、SBP、DBP、MAP等指标及记录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麻醉组(I组)在气腹后5min的HR、SBP、MBP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T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I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LC手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深度,具有苏醒快,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小,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等优点,优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经阴道吸引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经阴超三维图像特点。方法三维超声疑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共96例,检查过程中测量包块与子宫腔距离、包块大小和表面的肌层厚度,根据图像特征,分为(Ⅰ型)和非近宫腔型(Ⅱ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并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随访治疗结局。结果 96例患者中Ⅰ型24例,Ⅱ型72例,24例Ⅰ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2例误诊,72例Ⅱ型中3例误诊,总准确率达94.8%。22例确诊Ⅰ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中10例尝试宫腹腔镜联合监视下吸引术,8例获得成功,2例穿孔。其余12例Ⅰ型和所有Ⅱ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及宫角切开去除病灶缝合术。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准确率高,同时可以准确获得病灶与宫腔距离以及病灶大小和表面肌层厚度,为间质部妊娠选择不同的术式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术后24 h疼痛情况、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h,两组患者HAMA-14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2.50%和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4.16±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降低焦虑程度,减轻心理负担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