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骨折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及颈椎不稳定,对颈脊髓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的生理解剖关系,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无痛情况下的功能康复。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应用前路槽式减压自体长方体髂骨植骨钛合金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46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均为男性,年龄21~62岁,平均47·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20例。骨折部位:C33例,C412例,C516例,C610例,C4、C5同时骨折5例。骨折类型:垂直压缩性骨折4例,屈曲型压缩性骨折23例,过伸型压缩…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可造成骨缺损或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手术常采用Ⅰ期皮瓣修复,消灭创面。Ⅱ期植骨常诱发局部感染,植骨后吸收,多次手术,甚至引起严重感染、皮肤坏死,甚至截肢。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及骨折固定技术提高,自2001年,我们采用髂骨复合皮瓣治疗骨缺损13例,获得良  相似文献   
3.
髂骨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盆环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髂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切除后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联合异体骨移植或联合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重建骨盆环稳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9年7月~2004年7月,采用完全切除重建的方法治疗16例髂骨恶性骨肿瘤,男9例,女7例。年龄16~80岁。原发性骨肿瘤10例,其中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3例,尤文氏瘤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根据Enneking肿瘤分期系统进行分期,ⅠA期2例,ⅡB期8例,髂骨完全切除后,均采用异体骨联合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重建骨盆环稳定。转移瘤6例,其中乳腺癌2例,肺癌1例,肾癌1例,甲状腺癌1例,前列腺癌1例,均为孤市性转移病灶;采用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或结合PMMA固定重建。术后观察重建并发症,局部肿瘤复发及植骨愈合情况,采用Enneking保肢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10例髂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获随访5~65个月,平均35.6个月。可疑深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2例,异体植骨不愈合1例;植骨愈合时间4.2~8.4个月,平均5.8个月,无排异反应;肿瘤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3例,死亡2例;8例生存者平均功能评分24.8(82.7%),其中优4例、良3例、可1例。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11.8个月(4.6~48.5个月),4例患者生存超过1年;术后无深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均未使用PMMA,局部出现新病灶3例,术后患者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并能负重行走;1年时随访,平均功能评分21.7(72.3%),其中优2例、良2例。结论 椎弓根钉一棒固定系统联合异体骨或PMMA对髂骨原发性及转移性恶性骨肿瘤全髂骨切除后骨盆环重建可以达到稳定的目的,其并发症低,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Summary Calcified tissue in the iliac crest and the adjoining ala of the ilium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thick, polished sections from which the marrow had been removed. Some quantitative properties of the trabeculae and of the marrow spaces were obtained from measurements on the images of the polished surfaces. Most of the cortex of the crest was porous, about 25% void, of varying thickness, intruding into the cancellous space in some regions. A structure containing about 35% by volume of bone was found at and near the anterior superior spine. Compact bone of normal appearance began as thin medial and proximal sheets below the crest, and thickened until at 20–30 mm it was substantial. The cancellous bone contained by these structures was varied. Two main zones were distinguished, whose junction ran from just below the anterior superior spine to 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iliac fossa. In the lateral zone, adjacent to the crest, there were arch-like structures, commencing from the medial and proximal walls, and meeting, or even crossing, near the centre. The medial zone was distinguished by large marrow cavities and strongly orientated trabeculae. The relative volume of bone was similar in the two zones, falling from a maximum of 15–20% to about 5% in the regions of the anterior inferior spine and the iliac fossa. The average width of the trabecula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medial than in the lateral zone (W b (m)0.16 mm, Wb(l)0.12 mm). Inclusions of very heavily constructed trabeculae, having average widths of about 0.35 mm, were found in both zones.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化脓性髂骨骨髓炎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总结近20年收治的24例该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出院时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者14例;功能恢复、局部伤口经换药3月内愈合者4例;2年以上窦道遗留再次手术治愈者5例;1例未愈。结论:髂骨骨髓炎X线改变出现晚,早期诊断主要靠仔细的物理学检查。如诊断确立,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重要原则,不主张过急切开引流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骨植骨尺骨延长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前臂畸形的疗效。方法:保留尺骨远端骨骺部分,使尺骨一次性延长1.5~4cm,根据临床分型辅加环状韧带重建术和桡骨截骨术以矫正前臂弯曲畸形。结果:除1臂外,全部随访病例前臂畸形均获明显改善,肘腕关节活动与正常侧比较无明显差异。X线片示尺骨发育与桡骨近于匹配。结论:保留尺骨远端骨骺,行尺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同时髂骨植骨,一次性延长尺骨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前臂弯曲短缩畸形、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偏手效果良好,可使患儿获得近于正常的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髂骨瓣临床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旋髂深血管支髂骨瓣对1例股骨骨不连和5例胫骨骨缺损或骨不连的患者进行骨缺损修复.术前注射造影剂后采用CT扫描,应用Amira4.0软件对髂骨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构建患者个性化骨瓣.根据患者骨缺损大小,进行个性化骨瓣三维构建,对患者进行髂骨瓣的点、线、面描记,用以指导手术切取. 结果三维重建患者个性化骨瓣6个,所重建个件化髂骨瓣能够清晰显示血管、骨骼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6例患者所显示的骨瓣主要血供主干都与术中检查相符.术前测量旋髂深动脉起点距髂前上棘平均4.28 cm,旋髂深动脉主干血管外径平均为2.4 mm,穿支血管数平均为3条.术后6例患者获6个月~2年1个月(平均1年3个月)随访,髂骨瓣全部成活且Ⅰ期愈合,术后3~5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 结论通过血管造影下肢CT扫描,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髂骨瓣的三维动态解剖,重建的组织瓣能够准确地标示术中切取范围,避免了术中血管的副损伤,保证了髂骨瓣良好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手术广泛切除后,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前区胸廓的巨大缺损,并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对1例男性(44岁)与2例女性(49岁、34岁)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广泛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距瘤缘至少2cm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并清扫周围淋巴结),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同种异体髂骨在骨库于深低温下(-80℃~-40℃)保存半年以上,术中置40℃生理盐水中复温,剪裁成胸前缺损大小,予以修补。结果3例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1例有假关节形成,1年后愈合;1例术后5个月切口处出现窦道并有脓性分泌物,经清创处理后愈合。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分别为胸骨骨肉瘤、高分化软骨肉瘤及软骨肉瘤。3例患者现已分别存活12年、9年与8年,随访观察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在病变未扩散前,积极进行手术广泛切除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预后良好,患者可长期较高质量生存。同种异体髂骨经深低温保存,移植后无排异及明显骨吸收,是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髂部火器伤并椎管内枪弹异物存留的诊治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例髂部火器伤并椎管内枪弹异物存留患者行急诊腰椎管内金属异物摘除术,并随访疗效。结果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经3年随访,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感觉均恢复正常。结论 火器伤所致的脊髓损伤致残率高,伤后宜急诊手术解除弹丸对脊髓的压迫,利于损伤神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修复下肢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u KJ  Hou SX  Zhang WJ  Wang F  Guo JD  Sun DM  Zheng X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784-78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在修复下肢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小腿、足解剖结构和伤后骨与软组织易缺损的特点,利用游离髂骨移植必须携带周围肌肉,设计带血管蒂的髂骨肌肉瓣,移植修复下肢骨及软组织缺损;髂骨肌肉瓣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后于骨瓣周围肌肉表面皮片覆盖。结果手术后1周,移植皮片全部植在髂骨周围的肌肉表面,皮片成活间接证明移植骨瓣成活;皮片全部成活4例,大部分成活3例;术后1个月均可见髂骨瓣与受区断端间有少量的骨痂形成,修复足跖骨4个月后拔除克氏针,胫骨6~8个月拆除外固定架,扶拐行走2~4个月:术后随访经6~15个月(平均10个月),双下肢等长,无溃疡,行走负重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单纯髂骨游离移植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一次完成手术操作,解剖塑形及外观比传统术式更满意,是修复小腿及足外伤软组织和骨缺损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