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17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60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科学   634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177篇
  1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存在的异质性及容积灌注CT成像对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十二指肠结节病例的132例,其中腺癌48例,间质瘤52例,淋巴瘤32例。所有的病例均行单层面灌注CT和容积灌注CT成像扫描,比较两者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变异系数评价两者在影像学异质性的差异,评价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诊断恶性结节的效能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中高分化组及低分化组两个亚组的容积灌注CT成像的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单层面灌注CT的变异系数,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量差异性的大小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容积灌注CT成像与单层面灌注CT检查在诊断效能上无明显差异,稳定性好,肿瘤影像学异质性对评价十二指肠肿瘤血流量有着一定影响,容积灌注CT成像能够降低肿瘤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对对侧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对对侧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完全梗阻组(组1)、部分梗阻组(组2)和假手术组(组3),每组8只。组1、2分别行右侧输尿管完全、部分结扎,组3只显露而不结扎输尿管。术后4周处死,切除对侧肾。处死前尿路造影示组1、2兔均发生右侧肾积水。应用电子天平测定对侧肾实质重量,采用FITC-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侧肾皮髓质细胞凋亡率。所有标本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周后,组1、2、3对侧肾实质重量分别为(3.96±0.20)、(3.47±0.19)、(3.20±0.21)g/kg体重,组1、2与组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肾皮质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9±0.83)%、(2.17±0.79)%和(2.14±0.76)%,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肾髓质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75±2.34)%、(11.82±1.40)%和(2.36±0.6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PJ梗阻4周后,组2对侧肾间质充血、轻度水肿,部分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存在坏死脱落的物质;组1对侧肾改变更为明显。结论UPJ梗阻不仅引起对侧肾实质代偿性增生,同时还造成对侧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可高达45%~30%,我们自1995年8月至1997年4月共收治肠梗阻53例,其中单纯性肠梗阻28例,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25例(其中肠坏死8例),在治疗前均测定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其结果:本组病例中血清磷升高者14例,其中以8例肠坏死为显著,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的升高也以绞窄性肠梗阻为明显,其中又以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者和8例肠坏死者为著,因此,我们认为: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及坏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BACKGROUND AND AIM: Peptic ulcer disease is believed to be less common and less severe as a result of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We therefore examined changes in the admission rates for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 and gastric ulcer, both emergency (for haemorrhage, perforation or severe pain) and for elective surgery, before and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advances in therapy. These admission indices reflect diseas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identified admission rates during 1972--2000 within the Trent Regional Health Authority, UK (population 4.7 million), from computerised patient information using diagnostic search codes ICD8-10 and expressed as rates per million resident population. Drug expenditure detai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RESULTS: Emergency admission rates as a whole changed little, a decline in the young being offset by an increase in the elderly. Haemorrhage wa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approximately 115 per million for duodenal ulcer and 87 for gastric ulcer) throughout [compared with perforation (80 and 21) and pain (90 and 68)]. In contrast, elective surgery has almost disappeared; this reduction began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reatment. CONCLUSION: Emergency admission rates for duodenal and gastric ulcer for complications or severe pain have fluctuated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but with little overall change. In contrast, elective surgery has declined dramatically, as a result of advances in treatment but also from changes in the natural history.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以奥美拉唑每日清晨空腹口服20 mg,治疗4周,呋喃唑酮100 mg,3次/d,阿莫西林1000 mg,2次/d,治疗2周,治疗期间不加其他药物.对照组:奥美拉唑每日清晨空腹口服20 mg,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3.85%,好转率42.31%,有效率98.16%;对照组:治愈率41.67%,好转率37.50%,有效率79.17%.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3例用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穿孔大于2cm2,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平均失血量20ml,平均住院天数9±1天。结果游离自体腹白线片修补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天至6个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操作较简单、安全、效果好,其适应症广,是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给临床心脏术后监测心淋巴管损伤程度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参考指标,以手术方法阻断羊心淋巴流并对其血清相关成份进行了测定。实验发现,实验组术后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SGOT增高最为明显,术前均值为47.53U,术后2天增至104.20U,高峰出现时间最早,多在术后24小时。血清离子改变中低钾最为突出,血钾在术后2天明显降低(P<0.01),术后7天逐渐恢复,术后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蛋白改变以球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升高为主。提示心淋巴循环郁滞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结构的改变。不同酶活性的变化对郁滞的敏感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表现及与手术切除相关征象。方法:对照手术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ypotonic duodenography,HD)和CT的表现。结果:HD显示息肉型9例,溃疡型7例,浸润型1例。CT均示腔内不规则肿块或肠壁增厚,3例示溃疡,胆系扩张10例,胰头浸润14例,血管浸润7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转移2例。7例行根治术,10例行姑息术。结论:HD与CT结合可充分显示腔内病变,腔外浸润及转移。癌肿局限于腔内或仅侵犯胰头时可行根治术;侵犯周围重要血管,发生淋巴结、肠系膜及肝脏等转移时一般只能行姑息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