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6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物质抑制剂-辣椒素及bFGF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体外培养的人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2例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或/和bFGF抗体,培养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所有不同浓度的辣椒素(2.5,5,20,40,60,80mg/L)均能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加。中高浓度bFGF抗体(40,80mg/L)也可促使细胞皱缩、坏死,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也随剂量增大而增加。辣椒素与bFGF抗体联合应用对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较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辣椒素及bFGF抗体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使用有协调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改进了辣椒中辣椒素含量的测定法。即通过增设洋品空白管以消除色素的干扰;改变 Na_2CO_3溶液的浓度以缓和其操作条件及防止在低温时产生沉淀。本改良法具有简便、快速和重现性好之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辣椒素对正常大鼠和慢性脊髓损伤(SCI)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CI的动物模型,实验大鼠和正常大鼠分别全身给药或膀胱内灌注辣椒素,记录膀胱内压力变化图(CMG)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EUS-EMG)的改变。结果:正常大鼠辣椒素全身用药后出现非排尿性膀胱收缩,排尿效率下降,但排尿压不受影响。膀胱内灌注辣椒素亦会导致排尿效率降低而不影响排尿压。SCI大鼠全身用药后非排尿性膀胱收缩消失,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压下降,但排尿效率提高,膀胱内用药则可完全阻断排尿反射。结论:对辣椒素敏感的膀胱感觉传入神经参与正常大鼠和SCI大鼠的排尿反射。对正常大鼠起稳定膀胱逼尿肌的作用,而对SCI大鼠则是引起膀胱灌注时非排尿性收缩的原因,因此,阻滞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是治疗SCI后膀胱高反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辣椒素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素(Capsaicin)是辣椒中的一种成分,化学名称为草香壬烯酰胺,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由于辣椒素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初级传入C纤维,在痛觉研究,炎症等病理生理学上受到广泛的重视,人们已将初级传入C纤维分为辣椒素敏感型和非敏感型两类。初级传入C  相似文献   
5.
大鼠延髓腹侧面头端应用毒扁豆碱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伴有延髓腹侧面头端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和脊髓蛛网膜下腔灌流液中P物质样免疫反应活性升高。在延髓腹侧面头端应用阿托品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拮抗剂D-脯~2,D-苯丙~7,D-色~9-P物质均可阻断毒扁豆碱的心血管效应。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抗血清或辣椒素均可减弱毒扁豆碱的升压反应。实验结果提示,毒扁豆碱作用于延髓腹侧面头端的M受体,兴奋了延髓-脊髓P物质能神经元下行通路,使之释放P物质,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从而使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  相似文献   
6.
辣椒素受体VR1在局部炎症状态下的敏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疼痛作为炎症四大主征(红、肿、热、痛)之一,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辣椒素受体VR1(vanilloid receptor1)由于其特异地表达和分布于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而倍受关注。VR1是TRPV(vanilloid family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家族的成员,国际标准命名为TRPV1,主要表达于辣椒素敏感的中、小型DRG(dorsal root ganglion)神经元,属伤害性热敏非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到,在大鼠腰段脊神经节中,GriffoniasimplicifoliaI-B.(I-B4)结合反应物与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均分布在小细胞中,且34%~43%的I-B4结合反应阳性细胞和87%~95%的P物质阳性细胞为I-B4与P物质双标细胞。切断单侧脊神经后根的大鼠,切断侧脊髓后角内I-B4结合反应在术后第3d即明显减弱,至第5d消失。向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后,脊髓后角和Lissauer束内的I-B4结合反应于第3d已明显减弱,于第5d、第7d和第10d减弱更显著,但仍有部分残留。电镜下.脊髓后角I~III层有大量轴突终末被I-B4标记,其中许多标记终末参与构成突触小球。在包埋前免疫金-银-ABC法双标电镜标本上,脊髓后角内I-B4与SP双标轴突终末分别占I-B4阳性轴突终未总数和P物质阳性轴突终末总数的33%~36%和39%~53%。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I-B4与初级传入的小神经元结合的特异性,并表明I-B4结合位点是鉴别脊髓后角内P物质阳性轴突终末的初级传入来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刘乡  黄平波 《针刺研究》1997,22(4):295-295
采用选择性阻断无髓C纤维的神经毒辣椒素(Cap)施于支配“足三里”的大鼠腓总神经干上,观察到1%Cap可使C复合动作电位明显减小,于给药后0、5、15、30和45分钟时分别为给药前C波波幅的68.3%。59.3%、56.9%。56.80和55.4%,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n=9)。但C波并未完全消失。1.5%Cap对C纤维的阻断效应于5分时较强为46.3%,15和30分时分别为54.5%和53%,与1%Cap的接近。延长1.5%Cap作用时间到24小时后,6例实验中4例C波减小,2例完全消失。在Cap处理前,电针“足三里”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于针后0、15、20和30分对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n=7)。但在1.5%Cap作用腓总神经30分C波被部分阻断的情况下,电针“足三里”虽仍能使痛反应减小,但镇痛效应已大大削弱,无统计学意义。在一例腓总神经的C波几乎完全消失的情况下,电针该侧“足三里”对痛反应已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电针对侧“足三里”仍有明显的镇痛效应。结果表明传入C纤维在穴位针刺引起镇痛效应中起重要作用,绝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9.
施静  周军利 《针刺研究》1995,20(2):22-27
本文采用脊髓后角乙酰胆碱(ACh)离子选择电极在体连续、原位、实时、动态的观察方法研究针刺穴位后;脊髓后角表面滴注Cap;切断一侧背根;一侧脊髓后角予以SP抗血清后对背角ACh活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穴位可提高后角深浅层内ACh活度;Cap可促使后角内ACh的释放;切一侧背根使之溃变,则Cap促ACh释放的作用取消;予以SP抗血清,Cap促ACh释放的作用部分抑制,提示:(1)一级感觉传入中的Cap敏感神经中有ACh存在;(2)含SP的一级感觉传入神经对背角ACh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茱萸次碱和辣椒素对过敏反应所致血管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吴茱萸次碱和辣椒素对过敏反应中抗原攻击所致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 豚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预致敏,3周后分离胸主动脉,离体血管环用0.01 mg·mL-1牛血清白蛋白(抗原)攻击诱发血管过敏反应。血管张力变化通过张力换能器连接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续记录。结果 抗原攻击能诱导豚鼠预致敏的离体胸主动脉收缩,苯海拉明能显著抑制抗原攻击所致的血管收缩;预先用较高浓度辣椒素(1 μmol·L-1)耗竭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或用选择性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能增强抗原攻击所致缩血管效应;辣椒素(0.03 μmol·L-1或0.1μmol·L-1)促进内源性CGRP释放能显著降低抗原攻击所致血管的收缩效应。吴茱萸次碱(10μmol·L-1或30μmol·L-1)能显著降低抗原攻击所致血管的收缩效应,辣椒素受体阻滞药capsaz-epine和选择性CGRP受体阻滞药CGRP8~37均取消吴茱萸次碱对血管收缩的抑制效应。结论 血管过敏反应时,CGRP的释放增加,能拮抗组胺等物质的缩血管效应;吴茱萸次碱能显著抑制血管过敏反应时血管的收缩,其作用与激活辣椒素受体进而促进内源性CGRP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