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8篇
外科学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轻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损伤,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跳停搏热缺血30min(N-30)和45min(N-45)两组;,每组分别行原位肝移植术30只次。同时,根据是否对供体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又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结果:(1)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70.04±1.48)和(70.36±1.42)min(P>0.05),无肝期均为(16.40±0.73)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均为(22.75±1.16)min,受体手术时间均为(90.58±3.76)min。(2)N-30和N-45常规组分别有5和9只受体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改良组仅为1和2只(40%∶12%,P<0.05);(3)N-30和N-45组因术中分别出现供肝损伤致再灌注后供肝大量渗血、无肝期过长、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而各有5和7,2和1,2和2只受体术后死亡。(4)N-30和N-45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P<0.05)。结论:预防心跳停搏供肝游离时损伤、供肝再灌注后渗血、无肝期过长和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是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胆道T管拔(脱)出后重置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检查术后重置T管的方法和技巧。方法:256例次纤维胆道镜检查术后患者分成两组;其中85例次采用直接插入法(直接法组)重置T管,171例次采用导丝引导法(导丝法组)重置T管。结果:直接插入法中有3例未能成功重置T管,其中1例误入肠管,拔除T管后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导丝引导法中T管重置全部成功,且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导丝引导法能成功引导T管重置。  相似文献   
3.
笔者查阅历年来Pendred综合征(耳聋-甲状腺肿综合征,PDS)的相关文献,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作一综述。发病原因为PDS基因即7q31基因出现缺失或突变。该病的甲状腺肿不宜采用手术治疗,应口服甲状腺素片或优甲乐,只有出现明显甲状腺肿压迫症状,或对激素治疗反应不明显时方可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雌激素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Akt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两种药物作用下Akt的表达。结果示,三苯氧胺作用后Ak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以后者的表达为最低。 提示: Akt 的激活状态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产生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其有可能作为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大鼠胰腺核因子κB (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的活性变化及甘遂对其的影响,以探讨甘遂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甘遂治疗组(K组),每组40只。分别在手术后2,6,12,24h处死大鼠后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组织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胰腺组织光镜检查、各组术后72h死亡率。结果: (1)血清淀粉酶:与S组比较,SAP组2,6,12,24h均显著升高(P<0.01);K组与SAP组比较,除2h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S组表达量极弱;SAP组2,6,12h表达均显著高于S组(P<0.01),K组6,12h表达量显著低于SAP组(P<0.01);(3)光镜观察:S组胰腺组织结构正常,SAP组胰腺组织有出血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K组胰腺组织损害较SAP组减轻。(4)72h死亡率:S组死亡率为0%;K组为12.5%,两者均明显低于SAP组(62.5%)(P<0.05)。结论:甘遂能有效治疗SA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胰腺组织中NF -κB 活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并发症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21例有并发症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诊治经验。结果:男5例,女16例;年龄25~83岁。7例为单发囊肿,囊肿直径8~30 cm;14例为多发囊肿,最大的单个囊肿直径为7~21 cm。合并胆囊结石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2例,合并多囊肾7例。曾行囊肿穿刺治疗12例,囊肿切开引流2例,肝囊肿开窗术后复发4例。并发感染14例,并发胆瘘11例,并发陈旧性出血9例,囊肿破裂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囊肿压迫致黄疸4例,下肢水肿1例。单发肝囊肿行左半肝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1例,囊肿切除2例,囊肿开窗4例;多发肝囊肿行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肝囊肿开窗3例,多发肝囊肿开窗11例。并行关闭胆瘘8例,胆总管探查4例;12例残留囊壁黏膜以氩气刀烧灼破坏。术后无手术并发症。21例恢复良好。结论:有并发症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可行肝囊肿开窗术,如有胆瘘,应予关闭;足够大的开窗面积、残留囊壁分泌功能的破坏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氩气刀处理残留囊壁安全、高效。巨大肝囊肿穿刺治疗应慎重。术前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囊肿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appa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m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的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肝癌癌灶及癌旁肝组织NF-κB的活性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TNF-α mRNA分别为0.24±0.12和0.21±0.10,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癌灶的0.36±0.16和0.68±0.21(P<0.05);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癌旁肝组织、肝癌癌灶NF-κB表达与正常肝组织及肝血管瘤组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癌旁肝组织、肝癌癌灶TNF-α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73,P<0.05; r=0.838,P<0.05)。 结论:NF-κB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激活及TNF-α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反义HIF-1α基因治疗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反义HIF-1α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直径约0.4cm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质粒PcDNA3和HIF-1α/PcDNA3B,质粒用脂质体DOTAP介导转染细胞。观察各组动物的肿瘤生长曲线;取肿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ABC法)及蛋白质印迹检查,检测各组肿瘤的VEGF和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结果:HIF-1α/PcDNA3B治疗组各时点的肿瘤体积,以及肿瘤组织中HIF-1α蛋白、MVD,VEGF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阻断癌细胞的缺氧适应途径,反义HIF-1α基因治疗肝癌有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