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25篇
  免费   2982篇
  国内免费   1234篇
耳鼻咽喉   374篇
儿科学   394篇
妇产科学   715篇
基础医学   1524篇
口腔科学   430篇
临床医学   10056篇
内科学   7587篇
皮肤病学   673篇
神经病学   1315篇
特种医学   30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3篇
外科学   2480篇
综合类   21825篇
预防医学   4817篇
眼科学   6069篇
药学   9094篇
  173篇
中国医学   8738篇
肿瘤学   973篇
  2024年   439篇
  2023年   1751篇
  2022年   2035篇
  2021年   2064篇
  2020年   1872篇
  2019年   1849篇
  2018年   972篇
  2017年   1663篇
  2016年   1863篇
  2015年   2130篇
  2014年   3929篇
  2013年   3838篇
  2012年   4841篇
  2011年   5341篇
  2010年   5091篇
  2009年   4730篇
  2008年   4634篇
  2007年   4545篇
  2006年   4462篇
  2005年   4403篇
  2004年   3227篇
  2003年   2836篇
  2002年   2147篇
  2001年   1868篇
  2000年   1422篇
  1999年   1174篇
  1998年   935篇
  1997年   866篇
  1996年   700篇
  1995年   631篇
  1994年   472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90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275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3.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5.
心脏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较有效的手段,我们对每例受体心脏都进行了全面的病理学观察,给了我们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新的启示。在受检的400例心脏中有77.50%病例为不同类型的心肌疾病,15.00%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心肌的病理改变基本有两大类,即损伤性病变和结构性病变,前者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类型转变的基本原因,后者是发育异常性和错构性病变,有形态特征,但无明显的疾病类型特异性,是心脏易损性的结构基础。由于基本病变的组合和损及的范围不同,呈现出不同临床和病理表现,引起临床与病理诊断间的差别,诊断不一致的病例以心肌病类最多。另外冠状动脉年龄性内膜纤维增厚和错构导致的狭窄能明显影响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声带病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声带病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声带病变患者采取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 μm、1000 μm、1500 μm、2000 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 μm至2000 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中选出60例完成此次研究,6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经1年的随访后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心理、身体、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等多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均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其治疗存在较高安全性,总治疗有效率为87.50%(55/60)。结论:帮助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渐以年轻化的趋势呈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品质。本文简单阐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并就中医药的角度对该病的治疗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见解和新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