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9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42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885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43篇
外科学   1906篇
综合类   1732篇
预防医学   22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608篇
  24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82-184+188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方法 遵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3年2 月~2018 年2 月纳入的60 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患者,依照不同理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0 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 例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实施综合护理作为研究组,记录两组硬膜外血肿、腰椎术后血肿及颈椎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QOL)调查,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肿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干预前两组的食欲、精神、睡眠、疼痛及日常生活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 护理干预运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可维持良好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芳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8.
颈椎肿瘤较少见,易造成颈髓压迫,致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棘手,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很高,尤其是肿瘤较大时。作者成功进行了1例颈椎椎管内硬膜下巨大肿瘤1列,手术没有给病人带来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全脊柱截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闭合及植骨矫正脊柱后凸。[结果]于1984~2005年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0例病人。术后全组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经历2~15a平均2.4a随访,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经全脊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不仅手术视野开阔操作安全方便;而且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脊柱后凸目前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后路开窗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脱位、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颈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为了提高手术疗效,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我们于1999年自行设计制作了马鞍型糜芯围领,经过6年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未发生植骨块滑脱或移位,枕部、下颌部、耳部及肩胛部血肿及压疮的发生率也由使用颈托时的46.36%降至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