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颌面外科已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修复正畸法对中年人上颌前突错治疗的疗效。方法 应用修复正畸法在短时间内对 18例中年人 (女性 16例 ,男性 2例 ,平均年龄 45 .6岁 )上颌前突进行治疗 ,并以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分析方法 ,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修复正畸法治疗 ,上中切牙长轴明显舌侧倾斜 ,上下中切牙构成角度趋于正常 ,覆、覆盖关系基本接近正常 ;上下唇软组织最前点明显后退 ,侧貌形态显著改善。结论 修复正畸法为不适合正畸治疗的中年人错畸形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安氏II1错畸形患者下颌旋转与移动的影响。方法:治疗组20例,非正畸治疗组18例。所有患者均无外科手术治疗史、无拔牙史和功能矫治治疗史。通过头颅侧位片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可诱导安氏II1错!畸形患者的下颌垂直向生长和颏点垂直向移位增加。上颌与下颌磨牙的垂直向或向移动与下颌旋转及颏点的水平向移位无关。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在上颌磨牙的向移动和下颌旋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畸治疗影响下颌的垂直向生长及颏点的垂直向移动,而对下颌旋转及上颌磨牙的向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上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强支抗矫治,治疗组患者采用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矫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矫治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1-Y、U1-Y、L1-MP、U6-Y及U1-L1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50例上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支抗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传统强支抗组)20例和观察组(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上颌前突患者上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U1-Y)、下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L1-Y)、上第一磨牙冠近中点到Y轴的距离(U6-Y)、下中切牙长轴和下颌平面所形成的后上夹角(L1-MP)、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微螺钉种植系统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严重上颌前突病例内收上颌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严重上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在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植入微型种植体。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矫治前后U1-NA距,U1-NA角,U1-Apog距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通过上颌前牙内收量,来评判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临床应用的稳定性。结果:20例平均6-8个月牙列排齐整平,10—12个月前突的前牙成功内收,拔牙间隙完全关闭,治疗过程有2枚种植体脱落,4枚种植体感染,34枚种植体整个过程保持稳定。结论:微型种植体可以提供足够稳定的强支抗内收前突前牙,矫治效果好,矫治疗程相对短。  相似文献   
8.
上颌前突矫治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矫治上颌前突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情况,探讨其稳定性。方法:对21例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成年男性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软组织侧貌改变:上中切牙切缘点Is平均后移6.1±2.7m(mP<0.01),上唇突点Ls平均后移4.6±1.6m(mP<0.01),鼻唇角Cm-Sn-Ls平均增加6.8°±5.6(°P<0.01),上下唇间隙Stms-Stmi平均缩小4.5±3.5m(mP<0.01),露齿程度Is-Stms平均减小2.1±2.2m(mP<0.05),上唇突度减小,上唇厚度、长度及软组织面型角G-Sn-Pgss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1年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变的稳定性与术后早期相比,在水平方向上,所有指标复发率均超过10%。在垂直方向上各项指标复发率均在10%以内。结论: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矫正上颌前突,患者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明显,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正颌联合正畸矫正骨性上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用正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骨水平向发育过度畸形.方法 采用上颌前部骨切开术,结合术前,术后的固定正畸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后取得较好的外观效果及咬合关系.结论 正颌外科结合正畸对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治疗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方法: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30例,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15例,传统口内支抗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制取寄存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三维模型测量对比牙的移动效果,通过头影测量比较颌骨及软组织的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661±1.328) mm,压低(0.129±1.815) 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788±2.009) mm,伸长(2.623±1.776) mm.矢状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垂直向位移有显著差异(P<0.05).②种植体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0.608±1.045) mm,压低(0.720±0.805) mm,腭向移动(0.477±0.904) 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1.503±0.945) mm,伸长(0.072±0.690) mm,腭向移动(0.883±0.752) mm.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移均有显著差异(P<0.05),横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③2组之间颌骨及软组织指标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上颌前突患者,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切牙的垂直向控制及支抗磨牙的矢状向、垂直向控制上优于传统口内支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