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9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311篇
临床医学   753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40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1331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83篇
  4篇
中国医学   117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0人,根据患者需要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常规按照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进入卵圆孔后,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B组(导板组),采用3D导板,给患者戴上导板固定后,完成穿刺,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分析2组的术前疼痛评分(VAS)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疼痛消失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穿刺的偏移程度.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在术后即刻有效率、术后1月随访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穿刺次数、穿刺偏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与牙齿紧密贴合率100%.结论:3D打印导板应用于穿刺卵圆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患者创伤,减少X线辐射,减少穿刺偏移,术后疗效肯定,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隐裂所致牙髓炎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隐裂所致牙髓炎院外误诊患者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就诊医院数为3个3例,2个4例,1个4例。经治医生数为5个1例,4个1例,3个2例,2个6例,1个1例。侵入性治疗的牙数共有2颗。在错误诊断数方面,3次1例,2次4例,1次5例,多数患者存在确诊前就诊次数多且就诊医院多的现象,经治医生人数和误诊次数较多。结论临床医生轻信患者述说的主观症状、检查方法不全面、对疾病认识不足、未能准确定位以及部分病例症状与体征隐蔽都容易导致牙髓炎误诊,因而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49岁女性,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右面部疼痛5个月入院。主要为鼻唇沟到下颌角区域尖锐的放电样疼痛。常在吃饭或者刷牙时出现,数分钟后可以自行缓解。疼痛发作频率从开始时的每日数次发展到每日数十次,并且口服卡马西平片的剂量已经达到0.6 g/d,症状仍不能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TN患者随机分为MVD组和PBC组各70例。对比2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结果 PBC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MVD组(P0.05)。PBC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VD组(P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术后1 a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VD组(P0.05);术后6 h,PBC组患者血清NE、Cor、MPO水平均低于MVD组(P0.05)。结论 MVD和PMC术治疗TN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复发率低;MV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MC,但PMC手术应激刺激低于MVD,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7.
孟兆君  王红艳 《医药世界》2006,6(9):146-147
目的:观察外敷八仙膏,内服蠲痹通络饮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三叉神经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外敷八仙膏,内服蠲痹通络饮,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维生素B1。观察疼痛消失缓解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0分钟后统计即时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远期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八仙膏、蠲痹通络饮有明显镇痛和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 《医学文选》2006,25(4):905-906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病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中枢病变学说和周围病变学说,近年来又发现与免疫和生化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主要认为是疾病或神经激惹导致感觉冲动传输异常所致。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因也可以导致发作,精神因素也可影响发作。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大类,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现就临床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亚甲蓝甘油合剂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按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诊断标准,10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亚甲蓝甘油合剂组(n=54),B组为单纯甘油合剂组(n=54);采用徐贵印推荐的三维测角穿刺半月神经节进行封闭治疗,对治疗后1周、3个月和2年分别进行疗效评判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没有明显差异,2例出现视力下降,3例因解剖变异未能穿刺成功,仅在卵圆孔周围进行了注射,外加眶下孔以及骸孔封闭。结论亚甲蓝甘油合剂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甘油合剂,且亚甲蓝对神经未见明显损害(经2年随访)。  相似文献   
10.
对非典型三叉神经痛,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理想。我院从85年以来,采用我院老中医治疗头疼多年验方“复方芎辛散”试用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10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