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SAE)的疗效。方法 :将 5 7例SAE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静点胞二磷胆碱 )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及组间差异。结果 :针刺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 (P <0 .0 0 1) ,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刺能改善SAE病人的智能 ,对老年期痴呆是有效而可靠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比较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采用单纯支持治疗(SCA组)和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TAE组)的临床效果。结果:TAE组较SCA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分别为(129.8±83.9)d,(3.8±5.9)d(P<0.01)。结论:对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应积极采用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为患者赢得局部化疗的时机,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咪唑安定组(M组)上止血带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0.06 m g/kg。丙泊酚组(P组)上止血带前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 g/kg,后连续输注丙泊酚2.5~3.0 m g/kg/h,至松止血带时停用。对照组(C组)上止血带前静脉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5m l。三组分别于上止血带(缺血前T0)、松止血带后5(T1)、30(T2)m in三个时间点测定血浆钾离子、A ST、LDH、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结果:与缺血前(T0)时的水平比较,C组与M组5m in(T1)、30m in(T2)CK和LDH及P组LDH水平明显升高。但M组低于C组相应时间点水平;P组低于M组、C组相应时间点水平;三组再灌注各时段MDA与缺血前比较有升高。但M组与P组低于C组再灌注各时段MDA值;M组与P组的再灌注30m in时抗氧化能力(T-AOC)与缺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升高。结论:临床使用止血带可引起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镇静剂量的咪唑安定、丙泊酚具有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提高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Zhang Z  Wu M  Chen H  Yang J  Yang G  Shen F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29-331
目的 评价术后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对提高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价值。 方法 对 172 5例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 ,资料完整者 14 5 7例 ,其中 2 0 9例术后行TACE。对肿瘤子灶、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完整、小肝癌 (≤ 5 0cm)和肝硬化与否 10个因素分组 ,每组再按术后是否行TACE分别进行无瘤生存分析。采用SAS 6 12和EGRET软件 ,以Kaplan 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 ,χ2 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结果 肿瘤包膜完整和无肝硬化 2组术后行TACE与未行TACE的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2 34,χ2 =0 0 6 ,P >0 0 5 )。其他 8个因素组中术后有无行TACE间生存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5。予TACE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行者。 结论 除病理结果提示肿瘤包膜完整和无肝硬化的患者之外 ,肝切除术后给予TACE将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 ,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作用和机理,取健康SD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氏装置,以288g*cm-1能量造成T9~T11节段脊髓不完全损伤的动物模型.以脊髓神经功能(CBS计分)、运动诱发电位、辣根过氧化酶(HRP)示踪、组织形态学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显示中药组脊髓神经功能CBS值明显下降,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明显提高,脊髓轴浆运输能力改善,髓鞘、神经元细胞结构恢复理想.提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以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元及损伤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在栓塞治疗中不全栓塞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不全栓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应用电解脱微弹簧圈进行动脉瘤栓塞。共45例47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9个,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7个,后交通动脉瘤16个,颈内动脉动脉瘤5个,2例同时存在2个动脉瘤。结果完全致密填塞(动脉瘤体积100%不显影)35个;不全栓塞动脉瘤12个,其中95%不显影9个,90%不显影2个,80%不显影1个。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大动脉瘤以及蛇形、不规则分叶状动脉瘤不全栓塞率较高,采用筐篮技术,球囊辅助技术,血管重建术和蚕食样分步栓塞术以及应用新型栓塞材料GDC-M atrix可降低不全栓塞率。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_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方法:将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与单用尿激酶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率的变化。结果: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结论: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是一种操作方便且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溶栓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防治原发性肝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对肝储备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随机将83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甲组42例(治疗组),乙组41例(对照组),两组均先采用TACE(肝脏灌注栓塞化疗)治疗1—2次,4—6周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甲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两月口服益气活血中药,乙组患者不服用中药,其余治疗与甲组基本相同,放疗前及放疗后两个月均查吲哚菁绿15分钟潴留率(简称ICGR15)。结果:放疗前ICGR15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ICGR15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乙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够防治原发性肝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对肝储备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化疗栓塞术(I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制,确定ICE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纯手术,B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C组术后ICE.A组常规方法行肝癌切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B组术后1个月行TACE,方案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C组方案改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碘化油+奥曲肽+干扰素,余同B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A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1周、1个月;B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1周、1个月;C组患者免疫化疗栓塞术前、术后1周、1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介入治疗术后第1、3、7、14天及1个月的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统计各组1、2、3年的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3+、CIM+、CD4+/CD8+均较低,而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升高.TACE术后1周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而1个月后CD3+、CD4+、CD4+/CD8+均升高,CD8+降低(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CD3+、CD4+、CIM+/CD8+略有增高,至1个月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VEGF较高,而术后1个月较前降低.TACE术后1周VEGF降低,而1个月后再次增高(P<0.05).ICE组患者术后1周VEGF降低,至1个月后显著低于TACE组(P<0.05).TACE组1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2年、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ICE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ICE可有效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提高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湿热痹片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湿热痹片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 ,将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痹阻型的 4 0 2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用正清风痛宁片为对照药 ,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 (P<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症状疗效两组间比较 ,在改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沉重感等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在改善关节肿胀、压痛及触之发热等方面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不同疾病的疗效两组间比较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则无明显差异 (P>0 .0 5 )。说明湿热痹片和对照药治疗风湿病均有显著疗效 ,但湿热痹片在某些方面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