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58篇
临床医学   483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科学   1465篇
综合类   49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2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2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非编码RNA1(PRNCR1)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诊治前列腺癌患者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8例,进行PRNCR1检验。结果 PRNCR1 检验的灵敏度84.4%(38/45)、特异度90.9%(80/88)、阳性预测值82.6%(38/46)、阴性预测值92.0%(80/87)、符合率88.7%(118/133),PRNCR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含量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转移、复发、肿瘤死亡患者30例,其PRNCRA表达量高于两年内无转移、复发、死亡的患者(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NCR1表达在诊断前列腺癌有价值,PRNCR1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方法 采用深刺和浅刺对丙酸睾酮所致前列增生症(BPH)大鼠模型进行干预,研究其作用殊同。结果 针刺组前列腺,膀胱指数明显小于模型组;形态学观察,针刺组较模型组增生明显减轻,腺上皮呈单层柱状,腺体数目明显减少,间质充血,钙化明显减轻,结缔组织无增生,腺腔内分泌物减少。深刺组好于浅刺组。结论 深刺对实验性BPH大鼠的干预作用好于浅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中PI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PIM-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5例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中PIM-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BPH、20例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和42例PCa组织标本中PIM-1蛋白表达水平,染色结果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结果 5例PCa组织PIM-1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63、0.55、0.42、0.91、0.76,2例BPH中其相对值为0.26、0.27。BPH、HGPIN和PCa组织中PIM-1蛋白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0%(12/20)、20%(4/20)和2%(1/42),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12)、20%(4/20)和12%(5/42),阳性列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60%(12/20)和86%(36/42),PCa中PIM-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GPIN和BPH(P值均〈0.05)。PIM-1蛋白表达水平随PCa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增高而增强,在有和没有淋巴结转移PCa组织中PIM-1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10)、25%(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M-1高表达可能与PCa发生和发展相关,PIM-1表达水平与PCa分期、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可能成为PCa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1990年12月至1993年12月,我们对临床A-C期27例病人进行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检出12例D1期病人。临床A期有50%,B期有37%,C期有71%的病人发现盆腔淋巴结癌转移,其癌细胞的恶性程度也与淋巴结癌转移有关。近年,经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活检已成为诊断D1期前列腺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nm23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NDPK/nm23在前列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为500%(20/40)。无前列腺癌转移者其阳性率为667%(12/18),有前列腺癌转移者其阳性率为364%(8/2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因此,nm23基因可能在前列腺癌形成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其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转移呈负相关,有可能成为评价前列腺癌病人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尸检中前列腺腺癌的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尸检前列腺腺癌的发生情况。 方法 采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 150例老年人 (62~ 10 2岁 )尸检前列腺标本的组织病理形态。 结果  150例标本中原发前列腺腺癌 3 2例 (2 1.3 % ) ,其中前列腺临床癌 4例 (2 .7% ) ;前列腺潜伏癌 2 8例 (18.7% ) ,高分化 16例(57.1% ) ,中分化 10例 (3 5.7% ) ,低分化 2例 (7.1% )。潜伏癌中有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 (HGPIN )者 9例 ,在高分化癌中占 3 1.2 % (5/ 16) ,中分化癌中占 40 .0 % (4/ 10 ) ,低分化癌中未发现 ;潜伏癌中发现有非典型腺瘤性增生 (AAH)者 2例。 结论  60岁以上前列腺潜伏癌的发生率是欧美国家的1/ 2左右 ,绝大多数潜伏癌分化程度为高 中分化 ,HGPIN与前列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前列腺内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2例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的患者,置入46枚前列腺内支架.支架均为国产镍钛记忆合金编织而成.结果42例患者中,36例置入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5例因前列腺增生过大前列腺尿道部过长或支架位置不理想,置入一个支架,排尿仍有困难,再次置入第二个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但2例出现长期的尿失禁;1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置入支架1周后排尿困难未改善,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36例生活质量积分0~3分,29例术后随访6~21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27.49±4.21,术后6.89±3.76(P<0.001),最大尿流率术前(1.78±3.89)ml/s,术后(13.91±3.56)ml/s(P<0.001).结论国产前列腺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虽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尿道电切与气化切割和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经尿道电切前列腺术 (TURP)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术 (TUVP)及经尿道接触式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TULP)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 30 0 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 ,按三种术式各随机抽取 2 0例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的患者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3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 (MFR)、剩余尿 (PVR)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 (P <0 .0 1) ,3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手术时间 :TUVP及TURP组明显短于TULP组 (P <0 .0 1) ,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置管时间 :TUVP及TULP组明显少于TURP组 (P <0 .0 1)。TURP组术后继发感染、出血、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少于TUVP及TULP组。结论 :3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同 ;TUVP操作简单、安全 ,对初学者来说尤其适宜 ;TURP仍为治疗BPH的金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0.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ofkappaB ,NF κB)是一种多极性核转录因子 ,参与调控多种与免疫反应、凋亡、炎症、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来 ,NF κB在肿瘤发生、耐药、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NF κB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抗凋亡诱发肿瘤的机制 ,NF κB调控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NF κB参与前列腺癌浸润与转移的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能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