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犬病病毒(RV)是一种高度嗜神经性病毒,由RV引发的狂犬病通常是一种急性致死性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RV通过周围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元进行病毒的复制和传播。绝大多数狂犬病例CNS病理学表现为急性脑脊髓炎,常常没有显著的显微镜下改变,脑部可以轻度肿胀,脑膜和脑实质血管轻度充血并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这也是其他急性病毒性脑炎常见的共同表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狂犬病毒隐性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往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许多种动物(如犬、猫等)存在着狂犬病毒健康带毒以及隐性感染现象,如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了72只健康家犬狂犬病毒抗体,发现隐性感染率为15.2%,吴县卫生防疫站的调查,发现狂犬病毒的隐性感染率甚至高达28.57%。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狂犬病毒在人群中不存在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的情况,但有报告证实在被病犬、狼等动物咬伤的同一人群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新型人源抗狂犬病毒糖蛋白单链抗体ScFv,并验证其活性。方法:采用基因融合获得ScFv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2b(+)-ScFv,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结果:Western印迹显示目的蛋白表达正确,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Ni-NTA柱纯化和体外复性,获得纯度达90%的ScFv蛋白。ELISA结果显示在PBS及人血清中ScFv的结合稳定性有所提高,流式细胞术证明目的蛋白能靶向结合狂犬病毒,通过中和效价测定实验测得ScFv的中和效价为40 U/mg。结论:成功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对人源抗GPRV ScFv的表达,并且具有一定的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4.
5.
6.
外观“健康”家犬自然感染狂犬出血热乙脑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观“健康”家犬自然感染狂犬出血热乙脑病毒的研究郑官增浙江省台州市卫生防疫站(317000台州)狗对许多病毒敏感,并与人接触密切,因此掌握犬中病毒感染状况,对于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有一定意义,本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IFA)、反向血凝抑制试验(RPHI)...  相似文献   
7.
我国狂犬病病原学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四例狂犬病病例及对其尸脑组织的病原学和病理形态学观察。4例病人均有被犬咬伤史;发病后临床病状典型,表现为发热、恐水、怕风等;潜伏期和病程分别在20~132天和7~14天;临床诊断明确。死亡后尸检脑组织病理改变为病毒性脑炎病变,在感染神经细胞胞浆内均检到内基氏体。从尸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4株。又从4例病人血清中和2例病人脑脊液中分别检测出特异性狂犬病毒抗体各1例。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在不同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狂犬病波及范围广,所致疾病症状严重,病死率极高,无有效治疗手段,其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的接种。狂犬病毒的糖蛋白和核蛋白是有效的保护性抗原成分,常被用来制备亚单位疫苗。糖蛋白和核蛋白在大肠杆菌、酵母、痘病毒、腺病毒、杆状病毒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均进行表达,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的蛋白无免疫保护作用,酵母、痘病毒、腺病毒和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出的蛋白在实验室和野外对动物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独特型与抗独特型的免疫网络与免疫调节学说,利用狂犬病毒作为免疫原,设计了不同的动物免疫方案,免疫Balb/c小鼠,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一次融合,同时获得了分泌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及分泌狂犬病毒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为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开辟了一条简捷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这一结果为视交叉上核节律机制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