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6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损伤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 G(Ig G)的分布以区别生前与死后伤。方法 :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 (ABC法 ) ,直接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单一特异性抗体 (直接法 )检测人体生前与死后损伤皮肤组织中的 Ig G。结果 :生前损伤标本均阳性 ,死后损伤标本均阴性。应用本方法可以检测极短时间 (<1 0 min)内死亡的生前伤。钝器伤 Ig G阳性反应分布范围比锐器伤广。结论 :应用 ABC法、直接法的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体损伤皮肤组织中的 Ig G比较简便 ,该方法适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异烟肼在灌胃中毒致死家兔体内的分布规律,为异烟肼中毒致死案件的检材采取、检测、结果分析、死因判定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动物模型建立:家兔6只,经口灌胃染毒2倍LD50为0.56 mg/kg.观察从开始染毒到动物死亡的中毒症状.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组家兔灌胃后,待血压、呼吸和心电全部消失后,迅速解剖,分别取心血、部分心、肝、脾、肺、肾、脑、胃壁、肌肉等组织,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检.衍生化薄层色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体液、组织样品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氯仿:甲醇(9:1)展开后,薄层色谱扫描法定性检测其中异烟肼;经水杨醛衍生化处理后,以磷酸二氢钾-甲醇(65:35)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检测其中异烟肼.结果 异烟肼2倍LD50剂量中毒致死家兔心、肝、脾、肺、肾、胃、脑、肌肉、血、玻璃体液内的异烟肼的含量分别为(31.22±16.15)μg/g(μg/mL)、(18.50±12.61)μg/g、(25.62±1.37)μg/g、(20.89±5.18)μg/g、(52.98±8.60)μg/g、(131.59±15.30)μg/g、(28.20±8.50)μ.g/g、(20.30±7.50)μg/g、(45.40±12.20)μg/g、(40.80±16.30)μg/g,其异烟肼含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胃>肾>血>玻璃体液>心>脑>脾>肺>肌肉>肝,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2倍LD50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与LD50剂量染毒家兔后的死后分布不同,提示不同剂量染毒家兔体内异烟肼死后分布趋势不同,异烟肼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时,宜采取肾、玻璃体液、脑等受剂量影响小的脏器,并应考虑中毒量及中毒死亡时间,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福辛普利及合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等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AMI后24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AMI组,福辛普利组(10mg·kg1·d1),普伐他汀组(20mg·kg1·d1),普伐他汀(20mg·kg1·d1)加福辛普利组(10mg·kg1·d1),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n=8)。术后24h开始直接灌胃给药,AMI及假手术组大鼠灌等量生理盐水。用药42天后,测定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TNFαmRNA的表达,酶谱法测定左室心肌MMPs活性,并测定心室重量/体重。结果梗死面积在AMI及各治疗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MI组比较,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均使AMI组增加的左室舒张末压、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相对重量下降(P<0.05~0.01),使下降的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不同程度增加(P<0.05~0.01)。福辛普利、普伐他汀、联合用药分别使AMI组表达增加的TNFα降低29%、26%、33%(P<0.01);使MMP2活性水平降低25%、30%、35%(P<0.01);使MMP9活性水平降低20%、18%、24%(P<0.01)。联合用药较单用福辛普利或普伐他汀,对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压最大上  相似文献   
4.
Felix  RCM  Correa  PL  de  Azevedo  JC  程希富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6):808-809
成功的抗血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已大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但存活者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作为核医学检测方法之一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在检测存活心肌方面的应用十分引人注意。巴西学者报道了本国应用18F-FDG叠合线路显像PET检测存活心肌后对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该实验从2003年9月~2004年11月共选择了31例病人进行18F-FDG叠合显像PET技术检查病人的存活心肌情况和随访,并在PET前后对医生进行选择治疗方案的问卷调查。病人入选标准:心肌梗死后心电图有…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后偏瘫后遗症是困扰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大难题。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 , HBO )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能促进患者早醒,提高生存质量[1-4]。但脑梗死后导致偏瘫,部分脑实质已发生改变,HBO对其是否能转化,是否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自2010年3月以来,我科对2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HBO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3年的指南[1]对于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SCD)-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强调了2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0.35、急性心肌梗死40d以后.然而,心肌梗死40d后究竟哪个时期植入ICD效益最佳,目前尚缺乏足够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围绕心肌梗死后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最佳时机和ICD对心肌梗死后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增加非心律失常性死亡率的双重作用的可能机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有研究观察到不适当ICD电击和不适时间植入ICD都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增加死亡率[2-3].本文就近年有关心肌梗死后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最佳时机研究资料和观点进行梳理和讨论,希望临床医师在指南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2%~5%患者有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这些患者室速常反复发作,40%以上病例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预防复发,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击终止心动过速,挽救生命,但不能预防复发,且存在价格昂贵、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不足。在高度选择的患者中,外科手术可根治此种心律失常,但手术相关的病死率可在9%~20%。近年来由于标测和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MI后室速经导管消融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急性心肌梗死(MI)后也可并发房颤。然而既往关于MI后并发房颤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尤其是其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包括过缓和过速型心律失常)风险间关系亦远未明了,现特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治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上清液低浓度组、上清液高浓度组.模型制作24 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 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后7 d脑组织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梗死后7 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上清液高浓度组的上述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低浓度组(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损伤原位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龄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心脏破裂的影响. 方法 老龄和低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建立AMI模型后,观察心脏破裂发生率,并于AMI后第7天行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应用酶谱法、病理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 ,分别于AMI后第3、7天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活性表达,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心肌间质胶原含量(CVF)和类型的变化. 结果 AMI后老龄组心脏破裂率高于低龄组(38.0%与16.0%,X2=6.139,P<0.05);第7天时,较低龄组出现明显的梗死区扩张、左心室重构、心功能障碍及血流动力学变化(t=5.754,P<0.05).与低龄组比较,老龄AMI组AMI后第3天炎性细胞浸润程度、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低龄组比较,老龄组心肌间质胶原含量、Ⅲ型胶原表达增加(P<0.05). 结论 老龄是小鼠AMI后心脏破裂的高危因素,其原因可能与AMI早期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增加、MMP-9、Ⅲ型胶原过度表达和早期左心室重构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