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枕骨、寰椎和枢椎共同构成了枕颈部活动的结构功能单位,即枕颈交界区~([1-2])。炎症、创伤、肿瘤及畸形等因素会导致枕颈交界区失稳,从而引起颈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麻痹及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危及生命~([3-4])。后路内固定融合技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术式为枕骨螺钉技术,该技术较钢丝固定技术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3.
额叶内侧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17例额叶内侧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1999年7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额叶内侧面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1例,恢复良好,保守治疗16例,其中恢复良好12例,中残2例,死亡2例,全组死亡率11.77%。结论 额叶内侧面损伤一般意识障碍较轻,但易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严密观察病情及动态CT检查,颅内压监测,不拘泥传统手术指征,及时抓住手术时机,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赵宇航  郭磊  江波 《中国骨伤》2003,16(1):56-56
患者女性 ,4 3岁。因滑倒头枕部着地即感颈部疼痛 ,活动部分受限 ,次日来诊 ,经检查、摄片 ,门诊以“第 6颈椎右侧附件骨折可能”收入院。入院检查 :T 36 7℃ ,P 70次 /min ,R 17次 /min ,BP 10 5 / 75mmHg ,心肺无异常 ,腹软无压痛 ,肝脾无异常 ,颈项部肿胀不明显 ,颈椎生理弧度存在 ,两侧颈项肌有压痛 ,C5,7棘突有压痛 ,击顶试验阳性 ,颈部活动受限。四肢肌力无异常 ,生理反射正常 ,病理征未引出。EKG正常。X线片报告 :寰椎前弓后缘至枢椎齿状突前缘距离增宽约有 5mm ,张口位寰椎两侧块至齿状突距离不等宽 ,左宽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是指枕骨大孔周围骨向颅内陷入的畸形 ,多表现为枕骨髁和斜坡向颅内陷入[1] ,探讨该症的影像学特征和适宜的检查手段 ,对提高诊断和指导治疗很有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经CT测量而诊断的原发性颅底凹陷症 45例 ,男 2 5例 ,女 2 0例 ,年龄 13~ 6 5岁  相似文献   
6.
该文作者报道一种前路自枢椎经两侧寰枢关节至枕骨髁螺钉内固定的枕颈融合技术,并与传统的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技术进行生物力学比较研究。具体方法是:采用6具新鲜成人完整标本,将枢椎齿突予以切除造成枕寰枢不稳,分别采用后路钢丝结扎、后路C1/C2经关节螺钉加钢板内固定和前路枢椎至枕骨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枕颈融合,每组各2具标本。运用光电测定系统对三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主要检测各运动节段(Oc~C1、Cl~2)之间的运动范围(ROM)和中立区(NZ)的运动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屈曲和伸展运动时,后路经关节螺钉加钢板内固定具有最大的力学稳定性,优于后路钢丝结扎和前路枢椎一枕骨螺钉技术。在侧屈和旋转运动时,前路枢椎一枕骨螺钉技术与后路经关节螺钉加钢板内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无显著差异,均优于后路钢丝结扎技术。该文作者认为,前路枢椎一枕骨螺钉技术在枕颈融合时,可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其技术设计简单,符合微创原则,尤其适用于后路枕颈融合失败后的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7.
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远外侧入路在治疗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脑膜瘤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枕髁后入路8例,经部分枕髁入路3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经完整枕髁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枕颈融合,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脑干缺血。结论远外侧入路是手术治疗下斜坡区和上段颈髓腹侧、腹外侧病变的理想入路,可以理想显露肿瘤及其基底部并减少术中出血,但手术操作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舌下神经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数据。方法: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测30例(60侧)成人头颅干骨标本的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结果:舌下神经管位于枕骨髁的前上方,为一对卵圆形或圆形孔道,内口至外口的长度(8.51±0.91)mm。舌下神经管内口呈双管者5侧(8%);内口后缘与枕骨髁后缘的距离(10.07±0.75)mm,外口后缘至枕骨髁后缘(14.22±1.18)mm。左、右侧枕骨髁的前后径分别为(23.10±1.57)mm、(22.38±2.28)mm。结论:熟悉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有利于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枕骨大孔前和前侧方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神经外科 1986~ 1999年间手术切除该区肿瘤 6例 ,治疗效果良好 ,现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女 4例 ,男 2例 ,年龄 17~4 3岁。临床症状 :后枕部疼痛 5例 ,枕部麻木 1例 ,双下肢肌力下降 4例 ,单侧上肢肌力下降 2例 ,行走不稳4例 ,语言障碍 2例。神经系统检查 :双侧下肢肌力Ⅳ级 4例 ,单侧上肢肌力Ⅳ~Ⅴ级 2例 ,腱反射亢进 4例 ,双侧病理反射阳性 4例 ,单侧病理反射阳性 2例 ,颈部感觉减退 1例。辅助检查 :CT检查 3例 ,MRI3例 ,螺旋CT1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手术远外侧入…  相似文献   
10.
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76例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症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发病机理与手术方法等。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分别行枕下减压(A),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B),四室闩部疏通术(C),按Tator标准进行评定,观察不同手术方法后的效果。结果:76例均有效,其中9例I期手术行A后效果不明显,又II期手术行B后仅1例症状无改善;52例同时行A+B后,仅2例症状无改善;15例同时行A+B+C后效果均为优。结论:仅行A后难以奏效,A+B+C是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