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838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1553篇
药学   257篇
  8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旋转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是斜视专业较为复杂、令眼科医师即使是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也感到困难的临床问题之一。旋转性斜视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视直观,而且检查方法相对特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易漏诊或误诊。本文从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旋转性斜视入手,着重对旋转性斜视的分类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临床认识和处理旋转性斜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是指视轴常常分开,当远视物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合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当近视物时,可保持正位[1-2]。发病时,该病多先出现外隐斜,即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发病初期,仅在看远时发生,而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出现看近物时亦可出现外斜。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好发于儿童早期,其发病率高达1%,占斜视的80%左右[3]。导致该病的病因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49例Ⅴ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惠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不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Ⅰ组)、联合单侧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Ⅱ组)、联合双侧下斜肌对等切断减弱术(Ⅲ组)及联合双侧下斜肌不对等切断并部分切除减弱术(Ⅳ组)治疗Ⅴ型斜视。结果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采用四种方式治疗后,眼位正位,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双侧下斜肌功能对等,术前术后原在位度数和上下注视25。斜视角之差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根据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眼位矫正满意,同时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儿童视觉发育异常形成弱视是严重的眼病之一,发生率达2%~4%。为了今后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弱视、斜视的防治工作,进一步探讨弱视儿童的斜视、屈光不正的发生情况,现将1985年以来确诊为弱视的218例儿童436只眼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203例麻痹性斜视的住院病例.203例中先天性麻痹性斜视75例.原因不明占65%,外伤占17%,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后占9%,脑炎占3%.外伤中,外展神经麻痹最多见,占50%,其次为滑车神经麻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以上斜肌不全麻痹最多,占29%,下直麻痹占19%,下斜肌麻痹最少,占6%.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上斜肌不全麻痹效果较好.采用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的肌移植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本地区五个县九所哈萨克族小学学生共计4125人进行了斜视、弱视的调查。调查对象全部为4—14岁哈萨克儿童。在受检儿童中发现斜视者48例,患病率为1.1%。外斜视32例占66.67%,内斜视16例占33.33%,斜视并有弱视者15例占31.25%。斜视而视力正常者33例占68.75%。在4125例受检儿童中发现弱视139例(209只眼),其患病率为3.37%,双眼弱视70例,单眼弱视69例,二者无显著差异。139例弱视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66例,二者亦无差异。209例只弱视眼中轻度弱视84只眼占40.19%,中度弱视104只眼占49.76%,重度弱视21只眼共占10.05%。调查中笔者发现哈萨克族儿童弱视眼尤以屈光不正为多,209例眼中有106只为单纯性远视眼,因此笔者提出如何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并予以纠正将有可能防止许多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期痉挛性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一例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合并眼睑及瞳孔周期性痉挛弛缓患儿,对该病的名称、临床特征、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为人们认识和探讨周期痉挛性动眼神经麻痹这种有趣而又罕见的眼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主眼与非主眼手术治疗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告我科1991年2月~1995年2月主眼手术的40例外斜视病人,并就主眼与非主眼手术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主眼手术既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又可以减少手术量,这在儿童外斜视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韦关荣 《柳州医学》2005,18(1):46-5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视力保健。而影响儿童视力的眼病很多较最常见的是儿童弱视、斜视。据国外统计发病率为3.8%,我国弱视患病率为2%~4%,平均为2.8%由于弱视儿童貌似正常,外观上看不出,往往被家长忽视,待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是非常遗憾的。而斜视又往往引起弱视。无论斜视还是弱视,都会严重影响儿童双眼视(即立体视)功能发育。因此,有关专家强调,弱视斜视必须在视觉发育关键时期(学龄前期甚至更早即3岁前)开始治疗,如错过了这一时期,会严重影响其成年后的工作及生活。因此,用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早期筛查出弱视斜视儿童并进行早期干预,对提高我国儿童身体素质,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儿科医师、儿保医生及眼科工作者肩负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