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52篇
  免费   1913篇
  国内免费   1176篇
耳鼻咽喉   208篇
儿科学   153篇
妇产科学   222篇
基础医学   1318篇
口腔科学   654篇
临床医学   5000篇
内科学   1835篇
皮肤病学   220篇
神经病学   443篇
特种医学   48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1575篇
综合类   12783篇
预防医学   2844篇
眼科学   1123篇
药学   5172篇
  65篇
中国医学   2896篇
肿瘤学   1003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899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009篇
  2020年   1159篇
  2019年   810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1002篇
  2016年   1123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1991篇
  2013年   1966篇
  2012年   2402篇
  2011年   2370篇
  2010年   2236篇
  2009年   2124篇
  2008年   2719篇
  2007年   2122篇
  2006年   2049篇
  2005年   2404篇
  2004年   1792篇
  2003年   1776篇
  2002年   1415篇
  2001年   1173篇
  2000年   832篇
  1999年   739篇
  1998年   625篇
  1997年   595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02篇
  1994年   331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本文将采用micro-CT 技术对人颈椎寰枢椎骨的显微结构作研究分析。方法: 采用micro-CT
技术,选择不同的扫描协议,对同一样本人体颈椎寰枢椎骨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协议下骨骼的扫描结果,选择最
优的扫描协议,分析人体骨骼的骨小梁等显微结构的信息。结果: Micro-CT 扫描结果显示,在Bin1&High 扫描协
议下采集的图像,能够清楚的看到颈椎寰枢椎骨内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并且可以得到骨体积/全体积、骨表面积/
骨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隙、骨小梁模式因子和皮质壁厚等参数信息。结论: Micro-CT 是研
究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变化,骨密度变化,骨松质和骨皮质的变化等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建德市基层医院儿科门诊进行X线扫描治疗中,家属对X射线检查的知情同意与接受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建德市属3家公立综合性医院共60位接受X线扫描的儿童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结果:55位(91.67%)患者表示治疗前主治医生只告知了X射线是诊断性检查,没有具体告知X射线的危害性;18位(30%)的患者家属不清楚辐射会对人体有损害,42位(70%)不清楚或不注意辐射警示标志,更不会主动要求防护措施,学历水平较高者及有从事医务工作背景者接受X射线检查的为12人(20%),明显低于学历水平低者或没有从事医务工作背景者的46人(76.67%),不知可否接受的有2人(3.33%)(P<0.001)。结论:基层医院儿科诊断性X射线扫描前的知情同意告知仍需加强,儿科放射检查偏多,应避免并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婺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COPD患者80例,均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及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以肺功能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COPD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肺功能检查,80例疑似COPD患者中哮喘22例,COPD 30例(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肺气肿9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性鼻窦炎7例,肺部纤维瘤5例。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COPD的准确度(88.8%)、灵敏度(90.0%)、特异度(88.0%)、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3.6%)均较多层螺旋常规剂量CT扫描(63.8%、63.3%、64.0%、51.4%、7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COP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并且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在临床诊治中是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项透明层厚度、肺静脉血流频谱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诊疗的1400例单胎孕妇作为筛查对象,应用超声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肺静脉血流频谱,根据检查结果将胎儿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合胎儿超声心动图进行CHD的诊断,计算颈项透明层厚度、肺静脉血流频谱对筛查CH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将所有胎儿根据出生后结局分为健康组、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3组不同妊娠结局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1400例胎儿中颈项透明层厚度、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115例占8.21%,产前诊断CHD为9例占0.64%,其中5例颈项透明层增厚,6例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二者筛查CH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56%、95.99%和66.67%、95.62%。高危组颈项透明层厚度显著高于低危组和健康组,高危组心房收缩期速度(A)显著低于低危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前负荷指数(PV-PLI)、肺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PVIV)、PV-S/A和左心心肌运动指数(Tei指数)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和低危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S/D比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项透明层增厚、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导致CHD的发生风险增加,并对胎儿不良预后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因此对高危胎儿进行肺静脉血流频谱和颈项透明层厚度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CHD诊断和预后评价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巍 《当代医学》2016,(20):45-46
目的:探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的宫颈癌患者8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16层螺旋CT容积增强扫查,获得宫颈癌多平面图像,评估比较16排螺旋CT扫查结果与病理活检及手术结果。结果 CT分期Ⅰ期25例,准确率为96.0%;Ⅱa期30例,准确率为85.7%;Ⅱb期19例,准确率为78.9%;≥Ⅲ期为6例,准确率100.0%,与手术和随访后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Ⅰ期可为假阴性;Ⅱa期为癌细胞累及阴道上2/3;Ⅱb期癌细胞与盆壁肌肉距离超过3 mm,显示子宫旁结节影或不规则性非血管性条索,Ⅱb期为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子宫旁癌细胞浸润;≥Ⅲ期为侵入直肠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宫颈癌进行16层螺旋CT扫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侵犯和生长特点,可用于指导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61-763
目的探讨肾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在腹腔镜取石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拟行腹腔镜取石术治疗的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3例。以术前未接受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者为对照组,以术前接受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行腹腔镜取石术治疗时,建立皮肾通道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结石清除率为75.75%,而观察组93.9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照组周围脏器副损伤发生率为90.90%,而观察组69.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取石术前应用肾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检查可有效的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术后副损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应用二次电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的8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首次经尿道电切术后6周进行第二次电切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复发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8,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5)。结论对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进行二次电切治疗可以减少复发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