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3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80篇
内科学   199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2356篇
预防医学   24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02篇
  4篇
中国医学   31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估生物标志物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本院32例植入CRT起搏器和/或除颤器(CRTP/CRTD)的患者,采集基线和CRT术后6个月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指标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后者包括: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中段肾上腺髓质素原(MR-proADM)、内皮素-1(ET-1)以及和肽素(CPP)。以CRT术后半年心功能降低1级同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5%定义为有反应。比较CRT有反应组及无反应组各项生物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差异。结果随访[12±6(6~24)]个月,CRT有反应20例(62.5%),术前MR-proANP水平有反应组显著低于无反应组[(142.7±94.0) pmol/L vs (250.7±150.8) pmol/L,P=0.03],其它生物标志物基线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RT反应组术后6个月MR-proANP及NT-ProBNP血清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无反应组无差异。其他指标则在有反应及无反应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基线MR-proANP血清水平可以预测CRT反应,CRT术后6个月MR-proANP与NT-ProBNP的变化有助于预测和判断CRT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3.
<正>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发病率高,目前我国已有房颤患者800~1 000万[1],心房纤颤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目前心房纤颤的治疗包括药物复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近年来,开展的射频消融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疗效逐渐提高,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冷冻球囊消融术成为治疗心房纤颤的新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上也得到了证实,成功率更高,是一种安  相似文献   
4.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左房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定61名健康成人二尖瓣环运动峰值速率(Am),以评价Am在左房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观察61名无心脏疾患者的Am,Am值为二尖瓣前、后、左、右侧心房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峰值速率的平均值;并与左房收缩时左房面积改变分数(FAC)和容积改变分数(FVC)作相关性研究。结果61例研究对象平均FAC和FVC分别为(31±10)%和(42±11)%;Am为(13.4±3.2)cm/s;直线回归分析显示,Am与FAC和FVC均呈正相关(r=0.78和0.82;P均<0.001)。结论Am与FAC、FVC具有良好相关性,从而为临床评价左房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脏病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其中心房纤颤(房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据美国Framingham研究,房颤患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年龄增高呈正相关,50~59岁发病率为1.5%.80~89岁增加至23.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华法令治疗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减少68%。  相似文献   
6.
胸痛和ST段抬高与无症状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热相关:Brugada综合征中的发热与胸痛,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心衰的婴儿和儿童中循环大内皮素-1、内皮素-1和心房利钠肽水平升高,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一过性黑朦和视觉模糊是否提示视网膜血管微栓子形成?通过超声心动图自动心输出量测量确定肺循环输出量并量化心内分流  相似文献   
7.
52例心房纤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纤颤(下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房颤的一个常见原因。为探讨房颤与冠心病的关系,作者对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房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房颤患者的冠心病诊断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安全性大,副作用小,较电复律更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快速房颤时单用胺碘酮治疗,心室率控制不理想。为此,我院5年来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0 0 0年7月~2 0 0 5年7月共收治心房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治疗心房纤颤的改良式迷路手术。通过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兼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左房内血栓形成、心房纤颤10a的患者行二尖瓣替换术、左房内血栓清除术和改良式迷路手术,介绍其手术方法。患者术后即刻恢复了窦性心律,效果良好,痊愈出院。认为该手术是目前对心房纤颤的治疗、恢复心房收缩功能、房室收缩顺序性及窦性心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