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58篇
  免费   4474篇
  国内免费   1498篇
耳鼻咽喉   173篇
儿科学   987篇
妇产科学   430篇
基础医学   5649篇
口腔科学   525篇
临床医学   3429篇
内科学   6127篇
皮肤病学   535篇
神经病学   2527篇
特种医学   11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679篇
综合类   5210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932篇
眼科学   763篇
药学   6053篇
  17篇
中国医学   2043篇
肿瘤学   3616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821篇
  2022年   1690篇
  2021年   2059篇
  2020年   1603篇
  2019年   1530篇
  2018年   1544篇
  2017年   1713篇
  2016年   1853篇
  2015年   1895篇
  2014年   2715篇
  2013年   3324篇
  2012年   2459篇
  2011年   2512篇
  2010年   1993篇
  2009年   1797篇
  2008年   1835篇
  2007年   1714篇
  2006年   1573篇
  2005年   1492篇
  2004年   1243篇
  2003年   1156篇
  2002年   965篇
  2001年   826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41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09篇
  1985年   152篇
  1984年   134篇
  1983年   124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102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39篇
  1976年   41篇
  1973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PurposeA small number of Hirschsprung disease (HD) patients develop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like symptoms after pullthrough surgery. The et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Hirschsprung-associated IBD (HD-IBD) remains unknown. This study aims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HD-IBD, to identify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nd to evaluat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a large group of patients.MethodsRet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BD after pullthrough surgery between 2000 and 2021 at 17 institutions. Data regarding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course of HD and IBD were reviewed.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therapy for IBD was recorded using a Likert scale.ResultsThere were 55 patients (78% male). 50% (n = 28) had long segment disease. 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 (HAEC) was reported in 68% (n = 36). Ten patients (18%) had Trisomy 21. IBD was diagnosed after age 5 in 63% (n = 34). IBD presentation consisted of colonic or small bowel inflammation resembling IBD in 69% (n = 38), unexplained or persistent fistula in 18% (n = 10) and unexplained HAEC >5 years old or unresponsive to standard treatment in 13% (n = 7). Biological agents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80%) medications. A third of patients required a surgical procedure for IBD.ConclusionMore than half of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HD-IBD after 5 years old. Long segment disease, HAEC after pull through operation and trisomy 21 may represent risk factors for this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for possible IBD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hildren with unexplained fistulae, HAEC beyond the age of 5 or unresponsive to standard therapy, and symptoms suggestive of IBD. Biological agents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medical treatment.Level of EvidenceLevel 4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对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联合对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整群选择在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奥扎格雷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幅度、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脑血栓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脑血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人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9.66±2.41)d和脑血栓药物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3.28±2.14)d明显短于对照组(13.62±3.47)、(17.39±3.20)d;脑血栓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0.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8%);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联合对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关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仍在研究中。近年研究发现一种多功能核蛋白,即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Daxx),其与细胞内蛋白或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转录调控、抗病毒等细胞活动,在不同途径中发挥不同的生理或病理作用。通过对Daxx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综述Daxx的一般特性和研究现况及其在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血清标志物模式、HBV-DNA载量及肝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孕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监控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1月在我院产检的76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肝功能指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HBVDNA载量进行研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孕妇HBV-DNA阳性率及病毒载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ALT升高程度与HBV-DNA载量具有一定相关性(r=0.255,χ^2=80.150,P=0.000);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间HBV-DNA阳性率、ALT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大三阳孕妇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应加强乙肝孕妇孕期各项指标的监测,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