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方法、特点。方法分析152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痉挛69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有效率为91.36%;面肌痉挛手术效率为89.86%;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有效的,但风险大,良好的手术策略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颖  岳永峰  张文祥 《西部医学》2008,20(3):553-554
目的探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方法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做温控热凝至70℃-75℃,毁损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结果疼痛完全消失者96例,总有效率96.0%,无效1例(1.0%),复发1例(1.0%)。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适应证广,效果显著,特别对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合并Ⅰ~Ⅱ级高血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以及等量生理盐水。手术期间,研究组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实施等量生理盐水持续泵注,采取靶控输注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并以罗库溴铵作为肌肉松弛药,采用乌拉地尔辅助控制血压。于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min、手术切皮时以及拔出气管导管前和拔出气管导管后1min,对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进行统计,并记录乌拉地尔以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总用量,观察患者麻醉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气管插管后1min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气管插管前对比显著提升(P0.05);拔出气管导管后,两项指标与拔出气管导管前相比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患者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前(P0.05),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乌拉地尔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拔出气管导管时呛咳及拔管后躁动、术后寒战的发生情况明显较低(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啶,围麻醉期能够对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良好的维持,显著减少麻醉用药量。  相似文献   
4.
Fothergillsyndrneisalsotermedas-.tngeminal.....lgi.[l],characterizedbyrecur-rentparoxy~alviolentpainoccurredinthetop-icalareaofthefaceinnervatedbytrigeminalnerve.In1773,Fothergillfirstreportedthattrigeminalneuralgiacontainedprimaryandsec-ondarytyPeS,thef0rmeroftenoccursintheadultandagedpople,70-8O%patientsagedabeve40year.Andthemorbidityinfemalewasslightlyhigherthanthatinmale.Thethirdbranch0fthetrigeAnnalnerveismostlyin-vol.d[z].Froml990to1997,theDepartmentofStOInatol0gyofourhOSpitaltreate…  相似文献   
5.
辣椒素急性脱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依据辣椒素(CAP)镇痛机理,研究CAP急性脱敏效应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 把CAP配成30mM浓度溶液备用,按用药量分成四组(A组20μl,B组30μl、C组50μl和D组100μl),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作脱敏试验。采用“热痛测试仪”测量不同用药量在不同时间的痛阈变化,并观察大鼠行为变化。结果 A组达到急性脱敏时间为72-120小时、B组12-24小时、C组8-12小时、D组2-4小时。脱敏后各线维持用药间隔时间分别为24、48、72、96小时。达到用药总量(50mg/Kg)后,各组痛阈恢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辣椒素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能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对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减压手术前后及80名无三叉神经痛的正常人分别进行了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检测,并对其中12例在术中三叉神经减压前后进行了三叉神经动作电位(TCAP)测量,并就其结果的对比性研究,确定TSEP的早期成分P_3(或N_3)属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而不是肌电位。认为P_3(或N_3)是三叉神经根及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突触前和突触后的混合电位。对减压前后TSEP和TCAP的比较,推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部位在外周,而致痛机制在中枢。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颅底CT和颅底标本进行对照研究,观测国人卵圆孔的形态,测量其径值,为临床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观测卵圆孔颅底CT图像205例(410侧)和78例颅骨标本(156侧)的卵圆孔形态和径值,进行两者对比分析。结果:卵圆孔颅底CT扫描其形态与颅底标本观测均可分为5种类型:卵圆形、圆形、肾形、梨形、长条形。颅底CT卵圆孔长径均值为8.04±1.352 mm、宽径均值为4.05±0.751 mm;颅底标本长径均值为7.54±1.68 mm、宽径均值为3.66±1.98mm。颅底CT测量和颅底标本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圆孔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5)。在侧别上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宽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颅底CT能客观反映国人卵圆孔的形态和径值,可以为临床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颖 《中外医疗》2016,(13):122-123
目的:对比探究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应用丙戊酸钠,后者应用卡马西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疼痛积分为(0.2±0.05)分,对照组为(1.3±0.76)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应用丙戊酸钠,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辣椒素急性脱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应用辣椒素 (CAP)急性脱敏效应 (即镇痛效应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把 CAP配成 30 mm ol/L 溶液备用 ,按每次用药量分成 A、B、C、D4组 ,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为脱敏实验。并采用“热痛测试仪”测量不同用药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变化 ,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变化。结果 各组达到急性脱敏效应时间分别为 :A组 72~ 12 0小时、B组 12~ 2 4小时、C组 8~ 12小时、D组 2~ 4小时。 4组痛阈上升速率 F=4 0 .3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脱敏后各组维持用药间隔时间分别为 :A组 2 4小时、B组 4 8小时、C组 72小时、D组 96小时。达到用药总量 (5 0 m g/kg)停药后 ,4组痛阈恢复速率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AP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 ,能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且与剂量、浓度、时间、间歇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曹利 《黑龙江医学》2014,(7):798-799
目的:研究讨论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分别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使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B组50例患者使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显示使用拉莫三嗪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使用卡马西平患者(82%),P<0.05。 VAS评分人数比较显示拉莫三嗪组患者其评分指标人数显著优于使用卡马西平组患者( P<0.05)。结论临床应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拉莫三嗪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对于疾病治疗效果更好,其短期疗效显著,服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