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UPDRS Ⅲ)评分和生活能力(UPDRS Ⅱ)评分、H-Y分期、简明精神量表评分(MMSE)以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以及用药情况;记录刺激频率、脉宽、电压、阻抗,并计算刺激能量。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8.25年,未出现言语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偏瘫、颅内出血或梗死、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病例,无硬件故障;5例因电池耗竭行脉冲发生器置换术。DBS后6个月,UPDRS Ⅲ评分、UPDRS Ⅱ评分、H-Y分期、L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MMSE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肢体震颤评分改善率明显增高(P<0.05),但僵硬评分改善率、运动迟缓评分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刺激电压和刺激能量明显降低(P<0.05),但刺激频率、脉宽和阻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D病人神经核团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DBS是安全、有效的,毁损侧DBS后电刺激所需能量及电压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颅内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效果,术后并发症与反应等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帕金森病,应用CT解剖定位和微电极电生理记录细胞定位方法,行丘脑腹外侧核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治疗,术前,术后3月,半年和一年采用Webster记分,改善在1%-19%为好转,20%-59%为有效,60%以上为显效。结果:104例患中,术后3月内改善98例,总有效率达94.2%,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67例随访6-12月,症状改善54例,有效率80.6%,16例出现一过性嗜睡,呃逆;2例出现一过性偏瘫,5例出现颅内少量出血,其中2例术后立即发生毁损点少量出血,3例术后6d内出现针道周围出血,1例术后3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微电极电生理定位颅内核团毁损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的和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精确定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A symptomatic lacunar infarct is an unusual complication which may develop during stereotactically guided pallidotomy using radiofrequency thermoablation. We describe a 54-year-old man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volving predominantly the right side, progressively deteriorating under medical management. He underwent stereotactically guided radiofrequency thermoablation of the posteroventral globus pallidus interna. Despite intraoperative microelectrode recording and stimulation, the patient developed right facial weakness and pronator drift during the procedure. MRI showed a small lacunar infarct in the left internal capsule, in addition to the appropriately placed ablative lesion.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this type of injury. Received: 15 June 2000 Accepted: 27 September 200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监测术中靶点,对帕金森病31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苍白球毁损术14例、丘脑毁损术6例、深部脑电刺激术11例。结果最终毁损靶点较MR定位靶点位置更换率为80.6%,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达87.1%,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记录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 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 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 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牛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 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结果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对靶点定位具有直接、准确等优点 ,Gpi靶点坐标在不同的个体有很大差异 ;靶点坐标X与三脑室宽度 (W )和AC -PC线长度 (L)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 ,即 :^X =10 .0 9 0 .30L 0 .4 8W。 结论 PVP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满意 :通过MRI扫描 ,实现了Gpi靶点解剖定位个体化 ,提高了定位精度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调整靶点是必要的 ,并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 ;靶点X坐标值与三脑室宽度和AC -PC线长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内苍白球震颤细胞的电活动与帕金森性震颤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特征性震颤与内苍白球(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关系,指导手术靶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10例PD患者接受了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采集GPi神经元和肢体震颤的生物电活动。术后应用分析软件甄别单细胞及其电活动特点,分析其与震颤症状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在GPi共记录到了112个神经元,有57个(51%)震颤细胞,且主要分布在视束上方4-6mm,其簇状放电的节律与肢体震颤的节律高度一致(4-6Hz),R^2=0.71(P<0.01)。毁损震颤细胞导致震颤症状的消失。结论 震颤型PD患者的GPi存在电活动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的震颤细胞,该细胞的发现和定位,对于指导手术毁损的部位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电极记录与刺激技术 ,在立体定向下对 3 2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苍白球内侧部 (GPi)毁损术 ,并在术中对GPi的某些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UPDRS)积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中靶点更换率 71 9% ,变更范围 2~ 7mm。手术效果优良 ,有效率 10 0 % ,UPDRS平均改善 ( 44 1± 9 5 ) % ,无永久并发症。认为微电极的应用能显著提高苍白球切开术的准确性 ,减少手术并发症 ,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应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和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对照研究DBS和PVP对PD患者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的疗效。方法应用CT影像学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结合的方法进行靶点定位,为11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26例患者进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经过至少6个月的随访并行UPDRS评分。结果11例同期进行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及26例分期进行双侧苍白球毁腹后部毁损术患者术后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症状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DBS手术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评分下降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侧同期DBS是目前治疗PD相对较好的方法,双侧电极植入在改善肢体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控制、改善中轴症状,在治疗中晚期PD患者方面较PVP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