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3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72篇
临床医学   1469篇
内科学   1092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855篇
综合类   2623篇
预防医学   58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477篇
  16篇
中国医学   99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Ⅰ组(184例)和Ⅱ组(184例)。Ⅰ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Ⅱ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高于Ⅱ组[(52±7)min比(64±7)min,(139±19)m L比(121±18)m L,(81±17)m L比(70±15)m L],患肢开始负重时间显著短于Ⅱ组[(16.5±2.6)min比(26.8±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Ⅰ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78.8%比63.0%),Ⅰ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Ⅱ组(14.1%比4.9%),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5.4%比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情况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但晚期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对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6-06,于我院接受TESSYS手术的339例LDH患者,术后均行腰椎CT及三维重建,根据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将之分为三组:少量磨削组278例,中量磨削组49例,大量磨削组1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腰椎不稳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2年,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中度和重度磨除组术后2年VAS评分1年3个月,术后2年的JOA评分1年3个月(P0.05)。此外,术后1、2年,大量磨削组的VAS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大量磨削组的JOA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磨削组的总有效率(92.1%)中量磨削组(75.5%)少量磨削组(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不稳发生率相比,大量磨削组(66.7%)中量磨削组(34.7%)少量磨削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SSYS手术中进行椎间孔成形操作时,对上关节突进行轻度磨削不会对其预后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磨削程度的增加,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会逐渐下降,对其疗效也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93-1297
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已成为治疗重度膝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段。术后伸直位时无异常,但在伸直-屈曲过程中有部分患者一直存在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等不适,半屈曲不稳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半屈曲不稳定可以导致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甚至存在早期翻修可能。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屈曲不稳定的了解主要是理论而非临床,作者就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屈曲不稳定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及机制、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洪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51-15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靡溃或破裂后,血小板聚积在破溃斑块的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填充在斑块破裂处并产生聚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相互结合产生的纤维蛋白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堵塞症状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住院冠心病、心绞痛病人40例。所选病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排除感染、急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A组),平均年龄(56±10)岁,稳定型心绞痛20例(B组),平均年龄(56~11)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以上患者均行常规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19岁。因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20d,双下肢无力伴尿失禁2d于2006年1月6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不适,1个月前出现午后低热,盗汗,20d前逐渐出现间歇性行走乏力,休息后可缓解,未诊治,2d前晨起双下肢无力加重,不能站立及行走,伴尿失禁。  相似文献   
7.
本文72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心脏彩超,Hoher及心脏ECT(静息及硝酸甘油对照试验)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应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扩冠药,转换酶抑制剂及抗凝剂等不同组合药物,口服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加入合心爽治疗。结果:这类不稳定性型心绞痛患者经加用合心爽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有效率91.67%。服用一月后心电图改善有效率52.78%,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3.7岁(18-45岁),运用表面电极记录快速上肢前屈、外展、后伸时多裂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及三角肌的肌电信号,对各椎旁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多裂肌在上肢3个运动方向中的潜伏期差值[(-17&;#177;11),外展(0&;#177;11)ms,后伸(4&;#177;16)ms]与最长肌[前屈(-2&;#177;13)ms,外展(13&;#177;14)ms,后伸(22&;#177;14)ms,腰髂肋肌[前屈(1&;#177;12)ms,外展(12&;#177;10)ms,后伸(23&;#177;10)ms]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反应最快、最先起作用,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健美体形与优雅风姿,除了站立之外,还要多步行,而且行走的姿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