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儿科学   15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37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7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作为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目前已有多种神经影像技术用于癫痫的定位、定侧和病理生理研究。弥散张量成像是利用水分子在组织中弥散的各向异性成像的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中无创性地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方法,它能敏感地显示脑部细微结构,并能揭示各个结构间的功能联系,有助于癫痫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癫痫的病因诊断、癫痫手术的辅助指导、癫痫的结构网络及其与癫病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对DTI应用于癫痫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cia,PVL)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形式,并是造成早产儿脑瘫(主要是痉挛性下肢瘫或四肢瘫)的主要原因。其影像学表现与妊娠时间、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儿童期PVL是其后期改变。笔者分析了30例小儿PVL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 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 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 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磁共振影像(MRI)的脑白质异常随年龄增长而多见且严重,表现为MRIT2加权像上出现高强度信号。文章讨论了老年人MRI脑白质异常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长红 《中原医刊》2004,31(20):53-54
目的:找出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之差异,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分析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各30例。结果:与正常成人颅脑CT图像相比,新生儿脑组织灰白质密度均较低,且分界不清;存在透明隔间腔;无生理性钙斑;第四脑室、基底池较宽大;硬膜窦CT值偏高。结论:正常新生儿与成人颅脑CT图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诊断疾病时不要误认为异常。  相似文献   
6.
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一种由于 NOTCH3基因的错义突变所致的散发性常染色体遗传疾病 ,1 977年由 Sourander和Walinder首先描述。1 993年 ,Tournier-Lasserve等对罹患该病的两个家系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分析 ,认为其属独立疾病单元 ,并定名为 CADASIL。至 1 999年国外文献先后共报道 3 3个家系 1 0 5个症状患者。其中多为西方国家 ,日本和北非也有报道。国内近年也有报道。随着报道例数…  相似文献   
7.
带状灰质异位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观察带状灰质异位脑白质异常分布情况,探讨异位灰质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对1例癫痫症状的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进行白质束描绘,观察其不同灰、白质的分布情况,并和1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很好地描绘了白质束结构。整体观察发现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脑白质整体结构紊乱,与正常人相比其联络弓状纤维稀疏、大部缺失,胼胝体纤维稀疏不整;局部分析发现内层灰质为主要的白质纤维发出处,而外层灰质仅发出细碎短小的纤维。结论对于带状灰质异位,异位的内层灰质不仅具有神经生理功能,并且可能起着主要作用,外层"正常"的灰质由于脑结构紊乱而丧失主要功能地位;灰质结构的紊乱导致白质纤维结构的缺失;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带状灰质异位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8.
9.
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脑白质的异常改变即白质疏松(L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全面评价了LA的病因学学说,认为L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缺血,以中等度的区域性脑血流量(rCBF)下降为特点的短暂性反复缺血,引起民不完全性梗死,进而产生LA》  相似文献   
10.
神经白塞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3 3岁。因反复口腔溃疡 8年 ,间断抽搐 1 4个月入院。患者 8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口腔、外阴部溃疡 ,虹膜睫状体炎 ,双下肢结节红斑 ,伴发热 ,诊断为“白塞病”,予强的松、环磷酰胺等治疗 ,4年前症状消失后停药。 2 0 0 1 -0 5出现行走不稳、说话含混不清伴反应迟钝。2 0 0 1 -0 6步行时突然跌倒 ,双眼向左凝视 ,四肢抽搐 ,伴间断口角向左侧抽动 ,无意识障碍 ,发作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 ,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减轻。 2 0 0 1 -0 7— 2 0 0 2 -0 5 ,患者病情比较平稳。2 0 0 2 -0 6起出现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加重 ,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