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8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3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04篇
内科学   2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76篇
特种医学   3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1695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86篇
  4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9):641-646
Ataxin-3 (AT3,ATXN3)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正常情况下,它参与基因转录、蛋白代谢、磷酸化以及自身泛素化水平的调节。然而突变的Ataxin-3的表达可致转录失调,导致细胞毒性和神经退行性变疾病,如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SCA3)。AT3的异常不仅能导致神经性病变,而且据最近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AT3的失调可能涉及一些人类癌症或者癌症前期病变(如胃癌、乳腺癌、肺癌、睾丸癌、肝硬化等)的发病机制。虽然目前国内关于ATXN3的研究较少,但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该综述主要总结它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后颅窝正常和异常的胎儿小脑及小脑蚓部的矢状面的声像学特征,了解小脑细微结构的改变与胎儿畸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开颅术中减少脑脊液(CSF)鼻漏产生的措施及治疗原则。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240例桥小脑角区手术后CSF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8例CSF鼻漏,均因颞骨气腔区骨质破坏,CSF经咽鼓管流出所致。结论掌握颞骨气腔区形成的解剖特点,减少骨质破坏,加强封闭可能的漏口,可有效地减少鼻漏发生。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用新医学》2002,4(7):616-617
  相似文献   
8.
9.
1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概述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1]及其它们的分支通常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内听动脉也称迷路动脉,系基底动脉下段向两侧发出的分支.但内听动脉大多数发自于小脑前下动脉.该动脉发出后绕过外展神经前部,走向桥延交界沟外侧,与面神经和位听神经一齐进入内听道,并在内听道内分成以下三支:  相似文献   
10.
外科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有哪些主要的手术方式?为何特别强调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要进行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不是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切除有哪些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