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5):212-214
目的探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在预防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入住神经外科的重症昏迷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采取碘伏处理鼻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ESBL定植菌的发生率为19.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定植率41.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感染率为2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45.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碘伏消除ESBL定植菌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住院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78例老年住院病人口咽部定植菌群736例次咽拭子细菌培养观察,病人入院时口咽部草绿色链球菌和夸瑟氏菌分离率最高,均在90%以上;住院期间,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率较入院时显著增高,分别达54.6%和24.3%(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阳性率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增加。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和H2受体阻滞剂以及体内留置各种导管可致口咽部革兰氏阴性杆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龈下优势菌在冠、桥修复材料表面定植量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冠、桥修复材料对微生物定植的影响。探讨微观评价冠、桥修复材料的标准,本研究选用SDA-Ⅱ型中熔合金、烤瓷熔附金属材料=湿热固化冠用塑料、plat铸造陶瓷4种材料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具核梭杆菌、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4种龈下优势菌,通过3,7,14d连续厌氧培养,测定试件PBS洗涤液中微生物OD值,考察定植在材料表面的微生物量,本研究表明,不同细菌对不同材料定植量不同,与材料表面的结构、成分、抗腐蚀性以及抗溶解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双歧杆菌生物学作用研究近况陈昭斌1张朝武2叶梅君2自1899年法国的Tissier教授发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以来,有关双歧杆菌的研究逐步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重视。尤其是随着1977年VolkerRush博士明确提出微生态学(M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B族链球菌(GBS)定植致新生儿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改变的研究。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确诊为母GBS定植的新生儿43例(研究组)及同期健康新生儿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NK细胞水平。分析母GBS定植后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组CD3+T、CD19+T、CD3+CD8+T、CD4+/CD8+T、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IFN-γ、IL-13、IL-4、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XCL9、CXCL10、CCL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D3+T、CD19+T、CD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及其分娩早产儿的GBS感染状况,评估早产儿GBS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859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孕妇阴道下段1/3和直肠拭子行GBS培养,其中515例行实时PCR GBS DNA检测。采集所纳入孕妇分娩的早产儿的口咽分泌物、胃液或血液进行GBS培养。取孕妇外周血及其分娩的早产儿脐血测定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调查早产儿GBS感染情况和影响定植的围产因素。结果 859例孕妇阴道、直肠GBS培养阳性率为14.8%(127/859)。515例GBS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15.1%(78/515)。859例孕妇共分娩活产早产儿976例,其中43例(4.4%)GBS培养阳性;4例发生早发型GBS疾病,其中2例肺炎,2例早发型GBS败血症。127例GBS阳性孕妇分娩的127例早产儿中,34~<37周早产儿组GBS阳性率明显低于<34周早产儿组(P=0.013),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明显高于<34周早产儿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儿GB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6.556、6.160,均P < 0.05)。结论早产儿GBS阳性率及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与胎龄相关。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早产儿GBS定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烧伤科工作人员鼻咽部病原菌带菌状况,并探讨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培养、菌株分离及菌种鉴定.结果 长期在烧伤科工作的工作人员鼻前庭机会致病菌的携带率在54.18 %,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为24.67 %;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70 %,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出2 株,占总株数的0.88 %,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为4.85 %和3.96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气肠杆菌的检出在前后3 次调查中,大多数是在相同的人员身上发现的.结论 长期在烧伤科工作的工作人员鼻前庭机会致病菌的携带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气肠杆菌在一些工作人员的鼻前庭已经长期定植,在医疗活动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将鼻前庭定植的细菌传播给住院患者,成为烧伤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定植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通过对病人标本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0月-2011年6月实施气管切开的180例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进行了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在18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检出有定植菌153份,检出率为85%。共分离出定植菌2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2株,居首位,占26.7%;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阳性菌占14.7%,真菌占6.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严重,成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重点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测定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痰培养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54例)与定植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阳性标本留取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0d者比例、三代头孢使用率、真菌感染率、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原发疾病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比例、住ICU期间重症脓毒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定植组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IL-2、IL-4、IL-17、TNF-α、IFN-γ水平高于定植组患者,CD4~+/CD8~+水平低于定植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CD4~+/CD8~+、高IL-17和高IFN-γ水平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CD4~+/CD8~+、高IL-17和高IFN-γ水平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鉴别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定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重症监护室(ICU)是耐药细菌传播的高危科室,在设置标准预防措施时缺乏对"全面筛查和隔离携带或感染耐药细菌者"效果评估的对照研究,本研究评估此干预措施对减少ICU中耐药细菌的定植与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