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人冠状病毒72-62和73-50干燥毒种,用人胚器官和原代人胚肾细胞合管培养未能引起细胞病变,而将病毒液接种到人胚器官细胞或人胚肺传代细胞第一代就能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新传代病毒经电镜及中和试验鉴定确属人冠状病毒。实验结果证明人胚肺传代细胞比原代人胚肾细胞敏感,为进一步研究人冠状病毒提供了一株敏感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裸鼠移植与传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淋巴结外非B细胞淋巴瘤,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具有特殊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生物学行为,肿瘤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和黏膜溃疡形成。实际工作中,局部活检组织多较小,除做常规病理诊断和免疫表型检测外所剩无几,致使对该肿瘤的研究工作难以深层次进行。为此,建立该肿  相似文献   
4.
人胚胎干细胞原代克隆生长及其传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人胚胎干细胞建系与囊胚质量、原代克隆生长的关系。方法 D3废弃胚胎成组共培养获得不同质量的囊胚,免疫刀去除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后,将内细胞团(ICM)接种到饲养细胞层上生长、传代。结果 从质量好的囊胚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传代的代数更多;原代克隆生长快的人胚胎干细胞传代效率更高。结论 人胚胎干细胞建系与囊胚质量、原代克隆生长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鼠疫菌Pgm因子在阿拉善黄鼠体内的突变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阿拉善黄鼠(Citellus alsachanicus)鼠疫疫源地的鼠疫菌Pgm~+和Pgm~-株,连续通过阿拉善黄鼠进行传代试验。在传代前后用阿拉善黄鼠测其毒力。Pgm~+株连续传代15代后未发现突变,其主要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和毒力都没有发生改变。而含有0.1~0.3%Pgm~+鼠疫菌个体的Pgm~-株在连续传代5代后即突变为Pgm~+株,且毒力增强。但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仍无改变。纯系Pgm~-株在连续传代8~11代后可突变为Pgm~+株,至20代仍未完全突变为Pgm~+,其他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亦没有改变,但其毒力逐渐增强。作者分析鼠疫菌Pgm细胞突变与阿拉善黄鼠动物鼠疫流行和间歇有密切关系,这对研究该疫源地内鼠疫菌的保存机制及流行病学分析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代次间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为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和细胞治疗中的种子细胞优选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采用机械分离与酶连续消化相结合的方法体外分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单层培养传代至第5代。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和SEM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描绘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Ⅰ、Ⅱ型胶原蛋白。结果: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原代接种后8~12 h开始贴壁,48~72h大部分细胞贴壁,胞质逐渐展开,细胞变大伸长,形成突起,呈多角形,细胞形态规则,轮廓清晰,镜下观察有立体感,7~10 d后,细胞长满传代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和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原代至第2代细胞形态较规则,多呈多角形,大小均一。第3代后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中梭形细胞增多,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传代周期延长。第5代分裂相少见,密度稀疏,细胞形态不佳,约80%呈长梭形,分泌和增殖能力下降。SEM示第1代半月板细胞形态规则,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第5代细胞形态不规则,多呈梭形。生长曲线可见第4代前半月板细胞生长速度及生长周期均相似,第5代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减缓。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弱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结论: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随着传代的进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生长速度减慢,传代周期延长,逐渐变为梭形,形态不规则。体外单层培养系统中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表型随传代的进行,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表达逐渐减少而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多,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培养的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从第3代开始逐渐失去其特异性表型,发生去分化,逐渐变为成纤维细胞的表型。体外单层分离培养的第5代前半月板细胞基本维持纤维软骨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半月板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条件和传代的新方法。方法:从新生大鼠海马中分离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不断增殖克隆,采用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进行传代,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球,并能稳定传代,呈nestin阳性表达,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采用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传代的细胞球生长快,数量多,体积大,折光性好。结论:利用无血清技术和特定生长因子,可以使来源于新生大鼠海马的NSCs在体外扩增,利用大鼠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可以有效地进行传代,稳定高效地培养出NSCs。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骨髓、外周血、脂肪及胚胎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脐带和胎盘组织来源的问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得、不引起供者不适以及不存在道德伦理争议等优势。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传代的方法及其分化潜能,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有关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英文检索词为“Placenta-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s,Induct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共检索到文献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3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外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也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不引起供者不适以及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与捐献骨髓或采集动员外周血相比,供者无痛苦,感染机会少,扩增能力强等,在临床治疗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难治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如何有效提高神经干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将是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干细胞培养质量的可能因素,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①神经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分离出生24h内SD大鼠的大脑,剪碎离心后以1×108L-1的浓度接种,经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预培养4h后改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DMEM/F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B27)培养,2d或3d换液1次,6d时传代。②神经干细胞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组化检测第3代细胞神经巢蛋白表达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出生24h的新生大鼠可获得足量的神经干细胞;血清预培养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率;免疫组化结合血清诱导分化可对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定性鉴定。取材时间、细胞接种密度、传代时间、细胞因子、血清等多种因素都将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10日南通地区隔离病房收治的31例2019-nCoV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暴露史分为第一代病例17例和第二代病例14例,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一代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第二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代患者年龄、症状、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出现6例肝损害,1例急性肾损伤。两代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血气分析等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铁蛋白均高于正常值,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nCoV毒性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中未发生改变,未出现明显的传代减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