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0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6篇
口腔科学   951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683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科学   753篇
综合类   40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0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9,34(8):1711-1717
BackgroundThe declining popularity of cemented acetabular components is incongruous, given the published results of prostheses implanted using contemporary techniques. The outcome of arthroplasty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to correlate with surgeon experience and volume of practice. We aim to explore if surgeon volume alters outcomes of cemented acetabular components based on survivorship data from the Australi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National Joint Replacement Registry (AOANJRR).MethodsAn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undertaken using a cohort of 22,956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diagnosis of osteoarthritis in the period 2003-2016 in whom cemented acetabular components were implanted. The cohort was stratified by age (greater than or less than 65 years) and annualized surgical volume of ≤10, >10-≤25, and >25 cases.ResultsStratified by age and volume, there was a protective benefit against revision conveyed at volume thresholds of 10 cases per annum and 25 cases per annum for patients ≥65 years of age and <65 years of age, respectively.ConclusionCemen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as excellent survivorship out to 15 years based on AOANJRR data. This survivorship is further improved if surgeons perform a higher volume of cases, with >25 cases conferring the greatest benefit. The AOANJRR data set is used to define best practice; surgeons who choose to utilize cemented acetabular fixatio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erform this technique in adequate volumes to minimize revision risk and ensure the preservation of this important surgical skill se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6.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磷酸钙水泥(CPC)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应力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18根人桡骨标本制备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克氏针固定组、CPC固定组和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设定扭转速度为5°/min,最大扭转角度为10°时停止。记录扭转刚度、10°内的最大扭矩及所对应的最大扭角。结果在10°的扭转范围内,CPC固定组、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均比克氏针固定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最大扭转角度分别为4.3°和5.0°,均比克氏针组(9.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C固定组与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之间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及最大扭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旋转角度小于4°范围内,CPC的抗旋转固定强度要比克氏针大,超过这个范围,骨水泥就会发生断裂,CPC的有效固定范围比克氏针要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子材料和种植体同期植入缺损区进行同步骨缺损修复和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4只杂种狗为研究对象,制备下颌骨长约2.5cm的缺损的动物模型(保留下颌骨下缘),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酯)植入骨缺损,同时将牙种植体植入骨水泥中并调整长轴方向,立即关闭术创。至术后3个月摄X线片,然后处死动物,局部巨检以了解骨水泥同骨组织的结合情况,并制备骨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以了解植入材料周边骨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植入材料的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X线检查见骨缺损区充满骨水泥,骨水泥周边的骨小梁清晰,未见骨吸收或炎症表现,形成良好的骨-骨水泥界面,种植体则依赖其表面的螺纹结构与骨水泥间紧密的机械性嵌合而牢固的成为一体,植入的骨水泥块与周边天然骨结合紧密,无松动现象。植入材料周边局部脱钙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骨结构正常,同时骨-骨水泥界有新骨形成。结论:骨水泥作为颌骨修复替代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椎弓根穿刺前10 min、注入骨水泥后1、20 min、2 h分别抽血检测11例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实验),并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VP中骨水泥注入后20 min,PT缩短、FIB增高、3P实验阳性率升高(P<0.05),骨水泥注入2 h后基本恢复至注入前水平.除1例患者PTA术后2 h稍高于正常值(126%),其余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PVP术中注入骨水泥对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基本安全,但在注入后会产生一过性轻微的高凝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骨水泥强化松质骨螺钉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变化动态,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内固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10只杂种犬胫骨近端制作松质骨螺钉植入的动物模型,分别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分别于术后5d、4、8、12和16周处死动物,观察螺钉拔出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CHC强化的螺钉拔出力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16周时达到(512.5 14.5)N,而PMMA强化组螺钉拔出力则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CHC-骨界面结合紧密,并且随时间延长出现CHC降解和骨长入,而PMMA-骨界面形成一层纤维组织。结论CHC强化能够提高松质骨螺钉植入体内的稳定性,并且随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6%贺斯预防骨水泥所致低血压的效果。方法:3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6%贺斯组(n=15);Ⅱ组为平衡盐组(n=15)。在填充骨水泥前分别输入6%贺斯及平衡盐500ml,分别测定入室(基础)、填充骨水泥前1min收缩压、填充骨水泥后5min最低收缩压,并观察心率变化。结果:Ⅰ组用骨水泥后最低收缩压明显高于Ⅱ组(P<0.01)。I组低血压发生率仅为13.3%,而Ⅱ组为60%。结论:在填充骨水泥前输注胶体能有效预防骨水泥所致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