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脉通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脉通口服液( 由制大黄、水蛭、川芎、三七、瓜蒌、石菖蒲、枳实、川朴、葛根等组成) 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制剂。为探讨其药理学机制, 观察了不同剂量组脑脉通口服液对结扎大鼠双颈总动脉造成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实验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脑脉通可以减轻大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轻脑水肿( P<0 .05 或P< 0 .01) ; 延长断头小鼠脑功能维持时间( P< 0 .05 或P< 0.01 ) ; 对二磷酸腺苷(ADP) 诱发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血栓性死亡呈拮抗作用( P< 0.05 或P< 0.01) 。本研究结果为脑脉通口服液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以结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与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STC大鼠结肠组织中的GDNF表达及其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大黄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DNF对照组、STC模型组和模型GDNF组。GDNF对照组和模型GDNF组经尾静脉注射重组人GDNF,正常对照组和STC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周后,以墨汁推进实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GDNF表达。结果:STC模型组肠道推进率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叭);模型GDNF组肠道推进率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模型组结肠组织GDNF阳性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值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模型GDNF组GDNF阳性面积和IOD值与STC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和GDN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使用大黄会导致大鼠肠壁组织中的GDNF表达减少,而给予外源性GDNF可提高其表达,从而改善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3.
脑脂平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中医药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用活血逐瘀、行气化浊的中药( 大黄、水蛭、牛蒡子)制成脑脂平口服液, 治疗高脂血症血瘀痰浊证患者88 例, 并以丹田降脂丸作对照(51 例) 。两组治疗前血脂和中医证候均有可比性( 均P> 0 .05)。治疗1 个月后, 两组的血浆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均有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P< 0.01) , 治疗组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比治疗前也有所提高( P< 0 .05) ; 两组对比, 治疗组的血浆TC、TG、HDL- C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好( P< 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也均有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P<0 .01) , 两组证候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5) 。说明中医活血逐瘀、行气化浊可改善高脂血症血瘀痰浊证候患者的血脂水平和临床症状; 本观察结果还显示脑脂平口服液比丹田降脂丸略优, 并且两药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苦黄颗粒剂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试验组用苦黄颗粒6g,每天3次;对照组用苦黄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3周。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胆红素复常率分别为74.72%和79.79%(P>0.05)。试验组临床痊愈率32.97%,显效率41.75%,有效率19.78%。对照组临床痊愈率40.43%,显效率39.36%,有效率10.64%。两组间痊愈和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苦黄颗粒和苦黄注射液在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退黄降酶方面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苦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苦黄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加甘草酸二铵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酶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指标下降,但与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BIL、ALT、AST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退黄、降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52例急性胆囊(道)炎、胆石症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认为大柴胡汤对这类疾病切中病机,值得进一步总结、研究、推广.在治疗观察中并发现大黄在方中是一味举足轻重、必不可少的有效药物,只要把大黄用量增加至30克以上,一般在用药后2-4天内诸症消失而渐愈,即使单味大黄也可使多数患者排出结石而获效,只是单味大黄可引起呕吐并可加剧早期的腹痛,而将其配之于大柴胡汤中则正好能防止此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痹灵对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骨质破坏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通痹灵(TBL)抗关节炎骨质破坏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为动物模型,分别以高剂量和低制量TBL对模型小鼠灌胃给药,并以甲氨喋呤(MTX)作为阳性对照,观察TBL对CIA小鼠关节炎症程度、关节破坏程度以及关节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中明胶酶A和B表达的影响。[结果](1)TBL高剂量(5.7g·kg-1·d-1)治疗8周能降低关节炎症状计分及放射线计分(P<0.01或P<0.001);(2)明胶酶A和B表达与关节炎症状计分及关节放射线计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05);(3)TBL高剂量治疗能明显降低明胶酶A和B在关节滑膜、软骨和滑膜翳中的表达(与CIA组相比P<0.01或P<0.001)。[结论]中药TBL可控制CIA小鼠关节明胶酶A和B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能改善RA的软骨和骨质破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3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按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分成两组,I组15例接受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II组16例在PEEP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监测两组患者的PEEP水平,供氧浓度,血气分析指标,氧输送(D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比较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发生和病死率,结果:在机械通气PEEP治疗中,II组患者所需的PEEP水平和供氧浓度显著低于I组患者(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合度(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及DO2均有所升高,II组患者高更为显著(P<0.01)。II组患者的肺内分流率(Qs/Qt)较I组患者显著降低(P<0.01),II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PAPm)和肺血管阻力(P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也较I组患者显著减低(P<0.01),I,II组患者的MOF发生率分别为60%和25%,病死率分别为53%和25%(P<0.01)。。结论: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疗效显著,能防治MOF的发生并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六味安消胶囊能明显加快胃排空,促进肠推进运动。目的: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SP)和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后3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服30天。处死动物,观察结肠黑变情况;对盲肠和近段结肠切片行SP、MUC2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对肌间神经丛铺片行嗜银染色,计数神经元细胞数。结果:大黄组结肠有黑变,以盲肠和近段结肠为著。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近段结肠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阳性面积比:6.2%±1.7%、5.3%±0.8%和5.4%±0.9%对2.1%±0.7%,P<0.01),免疫阳性增强(灰度:131.50±1.16、133.79±0.63和133.78±0.67对146.20±2.03,P<0.01),大黄组近段结肠SP免疫阳性又显著强于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P<0.05)。各组盲肠和近段结肠MUC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大黄组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11.60±1.52对17.00±1.87、18.60±3.78和17.80±2.95,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可能通过其主药大黄改变肠道内SP含量而发挥消积导滞作用。六味安消胶囊和大黄对结肠MUC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黄胶囊预防脑梗塞并发应激性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黄胶囊预防脑梗塞并发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及机理。【方法】用大黄胶囊对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复制的脑梗塞模型大鼠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果】治疗后大鼠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降低 ,胃粘膜细胞增殖指数升高 ,胃粘膜和血浆内 5-羟色胺 (5-HT)含量下降 ,胃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 ,胃内胆酸明显降低 ,胃液pH值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或P <0 .0 1)。【结论】提示大黄胶囊可以保护实验性脑梗塞后胃粘膜免受损害和促进应激性胃溃疡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