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特异性诊断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诊断并殖吸虫病的特异性抗原。方法: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14条蛋白带,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3000、3l000、25000、16000、11000是主带;相对分子质量为53000和34000的条带可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108000、94000、65000的条带可与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58000、53000、43000的条带可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小鼠血清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37000的蛋白带只能被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大鼠血清和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而不与华支睾吸虫病、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血清、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正常大鼠、小鼠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相对分子质量为37000的蛋白组分为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并殖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卫氏并殖吸虫及华支睾吸虫之间共同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鉴定旋毛虫、卫氏并殖吸虫及华支睾吸虫之间的共同抗原,避免血清学诊断这3种寄生虫病时的交叉反应。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渍(Western blot)对旋毛虫肌幼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研究。结果旋毛虫肌幼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华文睾吸虫成虫3者相同蛋白带的分子量为108、65、53、43、42、31、25、16 kDa。免疫印渍结果表明,旋毛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抗原中分子量为 65、58、53kDa的蛋白带均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肺吸虫感染的大鼠和患者血清发生反应;旋毛虫和华支睾吸虫抗原中分子量为108kDa的蛋白带均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肝吸虫病患者血清发生反应;而3种可溶性抗原中的53kDa与本实验中所有寄生虫感染的动物和患者均有交叉反应。结论 65、58、53 kDa蛋白为旋毛虫和卫氏并殖吸虫的共同抗原,108kDa蛋白为旋毛虫和华支睾吸虫的共同抗原,而53 kDa蛋白为这3种寄生虫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3.
将丙硫咪唑按100mg/kg/d×2灌胃治疗大鼠异盘并殖吸虫病。扫描电镜显示虫体皮层明显水肿,尾部塌陷。治疗后第5天口吸盘周围皮层水肿呈棉絮状,腹吸盘周围皮层灶性坏死,尾部尚见肿胀之乳突,肠上皮灶性坏死,片层融合成板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建瓯市并殖吸虫及媒介宿主的种类与感染情况。方法在调查点捕捉各种螺类与蟹类,检查其所携带的并殖吸虫并计算感染率。结果发现可充当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螺类有放逸短沟蜷、福建拟钉螺、建瓯洱海螺、小桥拟钉螺,其感染率分别为0、0.15%、0.42%与0.15%。充当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溪蟹有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其感染率分别为46.60%、14.29%与12.50%。并殖吸虫虫种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泡囊狸殖吸虫3种。其中,泡囊狸殖吸虫为新发现虫种。结论建瓯市并殖吸虫及媒介宿主物种资源丰富,为全省开展并殖吸虫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病原线索。  相似文献   
5.
十堰地区肺吸虫动物宿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感染肺吸虫动物的种类及感染情况。方法在流行区剖解不同动物,检查自然感染情况,观察实验室感染动物体内虫体发育情况及分布。结果本地区斯氏肺吸虫的终宿主可能为中、小型野生动物,家猫在流行病学上有一定的意义,人工感染多种动物获得成功。结论结合本地区地理环境,肺吸虫主要在野生动物之间和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间传播,而野生动物作为保虫宿主对本病的流行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IEF技术对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的可溶性蛋白进行分析 ,并同丰宫并殖吸虫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电泳结果进行比较 .IEF结果显示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显带 11条 ,主带 6条 ( 3~ 4 ,6,8~ 10 ) ;成虫显带 17条 ,主带 7条 ( 4~ 7,12~ 14) ;小睾并殖吸虫成虫显带 13条 ,主带 5条 ( 6~ 7,10~ 12 ) .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和成虫、小睾并殖吸虫成虫的电泳图谱及主带分布既有显著差别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玉溪市黄草坝肺吸虫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对玉溪市黄草坝(洁寨新寨、马吐龙)肺吸虫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给果:3个社队共有人口977人,接受皮试者691人,占调查者的70.73%。应试阳性51人(51/691),阳性率为7.38%。阳性者经检查未发现肺吸虫病或疑拟病例,提示该区无本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卫氏并殖吸虫在桦甸地区居民、哺乳动物和蝲蛄的感染进行调查。对囊蚴和虫卵大小及染色体类型进行观察,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第一中间宿主:五个点的蝲蛄感染率均为100%,感染度除二道甸子稍低外,其余四个点感染度达99~160个/蝲蛄;居民及中小学生的皮试阳性率为25.1%,ELISA阳性率为54%,对重点疑似病人进行痰检阳性率为2.2%,大部分皮试阳性及ELISA阳性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囊蚴和虫卵形态及染色体:囊蚴大小平均为315~356μm,虫卵为60.6~70.1×48.2~47.4μm,成虫标本受精囊明显可见,有丝和减数分裂象染色体数分别为22条和11条(2n=22,n=11),表明五个点的卫氏并殖吸虫为二倍体型。由人群痰检阳性率为0.4%,且大部分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或仅为非典型症状。提示绝大多数人的感染为“一过性”或为幼虫寄生。  相似文献   
9.
The antigenic components of a Paragonimus heterotremus saline extract were reveal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using sera from 32 patients with P. heterotremus infection, 60 with other helminthiasis, and 15 normal human sera. It was found that the worm extract was comprised of more than 13 polypeptides, among which 5 components were strongly recognized by paragonimiasis sera. These components had approximately showed molecular weight of less than 12.3, 12.3, 18.5, 31,.5 and 38 kD. Only the 31.5 kD component was recognized by all 32 paragonimiasis sera. Sera from other helminth infections and from uninfected did not produce detectable bands with the worm extract.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31.5 kD component may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the diagnosis of human paragonimiasis heterotremus.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是否可导致肺组织细胞发生自噬。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后3、 7、 14 d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鼠腹壁皮下注射6条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分别在感染后3、 7、14 d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ELISA检测血清中IL-1、 IL-6水平。取肺组织用于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程序性死亡受体-1 (Beclin 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Ⅱ)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3、 7、 14 d组血清中IL-1水平分别为(1 558.0±123.6)、(1 511.0±213.1)和(1 448.0±176.8)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 222.0±112.8) pg/ml (P <0.05);感染后3、 7 d组IL-6水平分别为(1 481.0±197.9)、(1 423.0±210.0)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 221.0±138.9) pg/ml (P <0.05)。透射电镜观察在不同的感染阶段,肺组织中线粒体均出现自噬现象。大鼠组织肺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各感染组细胞排列紊乱,肺泡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感染组Akt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后3、 7 d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为(1.288±0.109)、(1.619±0.132),均高于对照组(0.733±0.135)(P <0.01);感染后3、 7、 14 d组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ser244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74±0.278)、(2.384±0.125)和(1.808±0.121),均高于对照组(1.260±0.087)(P <0.05);感染后3 d组mTOR、 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14±0.217)和(2.736±0.333),均高于对照组(1.345±0.067)和(1.974±0.225)(P <0.01);感染后14 d组LC3Ⅱ蛋白表达(1.938±0.191)高于对照组(1.401±0.200)(P <0.0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肺组织细胞呈蓝色,阳性呈棕黄色,各因子阳性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各感染组Akt、 mTOR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细胞中棕黄色显色不明显,A450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后3、 7、 14 d组p-Aktser473、 p-mTORser2448及Beclin 1与对照组相比,棕黄色显色加深明显,A450值分别为(0.104±0.010)、(0.143±0.022)、(0.088±0.013),(0.100±0.007)、(0.151±0.006)、(0.120±0.012)和(0.129±0.005)、(0.047±0.004)、(0.050±0.005),均高于相应对照组(0.032±0.001)、(0.065±0.002)和(0.031±0.001)(P <0.05);感染后3、 14 d组LC3Ⅱ与对照组比较棕黄色明显加深,A450值分别为(0.056±0.006)、(0.120±0.007),均高于对照组(0.042±0.004)(P <0.05)。结论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所致的肺损伤,炎症反应可诱导肺组织细胞发生自噬,该自噬作用可通过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来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