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3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9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75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Nilotinib is a specific 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Abelson leukemia virus-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at is used as an effective first- or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imatinib-resistant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 patients. Hepatotoxicity due to nilotinib is a commonly reported side effect; however,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 (LFT)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in asymptomatic cases. Whe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levels are more than five-fold the upper limit of the normal (ULN) or when the serum total bilirubin level is more than three-fold the ULN, dose modification or discontinuation of nilotinib is recommended, resulting in decreased levels of hematological indicators in certain patients with CML. Nilotinib-induced hyperbilirubinemia typically manifests as indirect bilirubinemia without elevated ALT or AST levels. Suc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ing is thus not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a true histologic lesion of the li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activity. Therefore, nilotinib dose adjustment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his type of hyperbilirubinemia, and in the absence of elevated liver enzyme levels or presence of abnormal LFT findings, physicians should consider maintaining nilotinib dose intensity without modifications.  相似文献   
2.
3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3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新生儿高胆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54.2%。轻度黄疸36.4%,中度43.7%,重度19.9%。病因前3位依次为围产因素(42.0%)、感染(22.7%)、母乳性黄疸(18.2%),其次为原因不明(9.2%)、其它因素(7.9%)。本组预后较佳,无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提出4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凝血象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 6 0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 2 0例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 ;结果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PT、APTT比正常足月新生儿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而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两组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值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上常出现脐部渗血、穿刺部位出血不止等表现与新生儿血小板数量无关 ,而与PT、APTT延长有关 ,可能由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和生后没有进行常规维生素K预防。因此 ,我们建议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 ,要注意预防维生素K的缺乏。  相似文献   
4.
Summary Urinary and fecal total, isomer I, and isomer III coproporphyrin excretion of a Rotor's syndrome patient and his family were determined. The proprositus showed increased urinary total coproporphyrin excretion (248 µg/24 h) and a shift of the coproporphyrin isomer I/III relation (70%/30%). The propositus's father and two siblings also had elevated renal excretion of coproporphyrin I. Total coproporphyrin excretion was enhanced only in the propositus's father and one sibling, while being normal in another sibling. All family members that could be investigated showed considerably decreased fecal porphyrin excretion. In Rotor's syndrome porphyrin excretion is mainly renal. The coproporphyrin isomer I/III relation is shifted towards isomer I. Phenotypically normal relatives with normal bilirubin plasma levels may have alterations in both their renal and enteral coproporphyrin excretion.
Herrn Professor Dr. med. N. Zöllner zum 65. Geburtstag gewidme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诊治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郑州市某医院就诊的6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实验室指标检测的63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血清TBiL水平分为重度(TBiL水平>342μmol/L)8例,中度(257~342μmol/L)21例,轻度(TBiL水平<257μmol/L)3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AST、CKMB、LDH、BUN、TBiL。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观察组、对照组的AST、CKMB、LDH、BUN、TBiL水平。对比治疗前后24 h轻度、中度、重度患儿AST、CKMB、LDH、BUN、TBiL水平。对比不同病情患儿预后情况,即统计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AST、CKMB、LDH、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轻度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重度组,轻度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重度组,轻度组患儿AST、CKMB、LDH、TBiL水平均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轻度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CK-MB、LDH、TBiL联合检测可用于评判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龄及性别对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2例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光疗后,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龄患儿光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22),其中日龄5~10 d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最为显著;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5~10 d时,光疗干预可更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利于疾病好转,而性别差异对光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胆红素对神经突触膜Na^+,K^+—ATP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邵洁  俞善昌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0):524-526
为了研究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用,对59只出生2天的SD大白鼠分别予以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胆红素制造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提取脑神经元突触膜,测定Na+,K+-ATP酶活力。结果:随着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逐渐增加,脑组织中胆红素沉积量也逐渐增加,神经元突触膜Na+,K+-ATP酶活力逐渐降低,Na+,K+-ATP酶活力与脑组织中沉积的胆红素量呈负相关(r=-0.34,P<0.01)。提示:胆红素对Na+,K+-ATP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组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不同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A、B两组;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行NSE测定和BAEP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A、B两组的NSE水平、BAEP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A、B两组之间比较,NSE水平及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SB水平与NSE水平呈正相关;同时,BAEP异常发生率也增高。结论NSE与BAEP在高胆红素所致神经毒性评价方面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监测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比较剖宫产与非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发生高胆的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包括:剖宫产、母乳缺乏、生后头3天体重下降明显、高龄初产、胎龄、宫内窘迫等,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36.9%,非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2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中母亲有妊高征者新生儿高胆发生率略高于母亲无妊高征者,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合并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吸入综合征、感染等疾病对高胆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新生儿体内胎儿型红细胞破裂,向血液中大量释放胆红素,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即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智力发育异常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BET)虽在世界发达国家临床应用逐渐减少,但从我国对其使用状况来看,BET仍然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快速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现就BET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