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络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5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络降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通络降脂胶囊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血脂康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降脂胶囊确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并能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北京市职业人群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特点,同时了解各种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在20年前后的变化.方法 调查对象为16 344名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职业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诊断标准确定MS患者.结果 调查人群中血脂紊乱的患病率为36.9%(6 034例),符合高血糖诊断标准的共有948例,患病率为5.8%,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7.1%(2 801例),超重(肥胖)(OB/OW)共检出5 252例,总患病率达32.1%.采用CDS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为12.2%(2 004例),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14.2%比10.0%),在不同性别组MS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调查人群中MS的4个组分中至少有1项阳性的比例高达65.5%(10 709例).各年龄段高TG血症、高胆固醇(T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1984-1986年的报道.结论 北京市职业人群中MS的患病率较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也较20年前明显升高,因此,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应加强膳食平衡的营养教育,使居民的饮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同时治疗组30例加服血脂康1.2g/d,对照组30例加服复合维生素B,4片/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血脂六项、空腹血糖(FPG)变化、肝肾功能等,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纽3个月后Tc、TG、LDL—C均有下降,6个月后TC、TG、LDL—C、apoB、FPG下降,HDL—C、apoAl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血脂、血糖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TC、TC、LDL及治疗后6个月血脂六项、血糖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改善脂质代谢,还能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4.
海豹油软胶囊防治高脂血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豹油软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预防实验:灌服高脂乳剂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连续30d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的海豹油,试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实验:灌服高脂乳剂15d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后,继续给予高脂乳剂的同时按预防实验方法进行。结果预防实验:海豹油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明显升高血清HDL-C,降低血清LDL-C(P〈0.05)。治疗实验:海豹油低、中、高剂量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和TG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01),各剂量对HDL-C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高剂量组对LDL-C水平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海豹油软胶囊具有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AP患者497例,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以三酰甘油(TG)>11.3 mmol/L或者TG在5.65~11.3 mmol/L之间,但血清呈乳状者为标准分为重度高脂血症组和轻度高脂血症组,另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分别观察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重度高脂血症组13例,轻度高脂血症组47例.重度组5例(38.5%)有AP发作史,显著高于轻度组的10.6%(P<0.05);重度组病因以高脂血症为主,轻度组以胆源性为主.重度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为(8.17±2.76)mmol/L,TG为(13.47±4.12)mmol/L,显著高于轻度组的(4.97±1.67)mmol/L和(4.09±2.18)mmol/L(P<0.01).另一方面,SAP组血淀粉酶、血糖、TG、TC及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396±2233)U/L、(14.17±8.37)mmol/L、(7.69 ±6.56)mmol/L、(5.39±3.58)mmol/L和(6.30±3.27)d,MAP组分别为(831±1348)U/L、(8.28±3.89)mmol/L、(5.55±3.92)mmol/L、(5.64±1.79)mmol/L和(4.29±2.62)d,两组比较,仅血糖水平和腹痛缓解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度高脂血症者AP的复发率高,高血脂程度与AP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E-Tracking技术测量35例高脂血症患者与30例正常健康组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和顺应性(AC),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10.15±3.98)与(16.35±2.42),P<0.05;高脂血症组Ep、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136.27±21.11)与(112.67±29.43),P<0.01,(10.20±1.25)与(9.09±1.98),P<0.01。但高脂血症组的A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8±0.14)与(0.75±0.18),P<0.05。FMD和Ep、β负相关(r=-0.562,P<0.01;r=-0.415,P<0.01),与AC呈正相关(r=0.527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且2者之间有相关性,提示E-tracking技术和FMD一样能够判断动脉功能异常,具有简便、快速、无创性及测量结果精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岩豇豆脂肪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对胆固醇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给小鼠灌食高脂乳剂,并设空白对照、模型对照、洛伐他汀阳性对照、地奥心血康剂量组和岩豇豆脂肪酸治疗组。分别测定血脂生化指标,检测药物对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在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灌食与腹腔注射岩豇豆脂肪酸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LDL—C及TC/HDL—C和LDL—C/HDL—C,亦能显著升高HDL—C;高剂量治疗组病理检查可见主动脉AS症状明显减轻;且岩豇豆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肠道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结论岩豇豆脂肪酸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胆固醇微胶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脂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糖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以3647名NAFLD患者与同时参加体检的6338名非脂肪肝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85名企业退休人员体检检出NAFLD3647名,患病率为36.5%。NAFLD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氩酶(ALT)、空腹血糖(FB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组中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超重、肥胖、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将NAFLD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BMI(OR=1.785,P=0.000)、TG(OR=1.712,P=0.000)、FBS(OR=1.157,P=0.000)、TC(OR=1.138,P=0.005)、身高(OR=1.105,P=0.005)、ALT(OR:1.013,P=0.000)、DBP(OR=1.008,P=0.031)与NAFLD相关,而促甲状腺索(TSH)未能进人模型(P=0.631)。结论企业退休人员NAFLD的患病率高,NAFLD与糖脂代谢的多项指标相关,而TSH与NAFLD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Hcy)水平。方法:在海拔2260m西宁地区对112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1例健康人进行了Hcy的含量测定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Hcy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高Hcy血症,这可能是加速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结直肠癌模型化学治疗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及肿瘤移植建立高脂血症结肠皮下易位结肠癌原位移植模型。将70只裸鼠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有两组为预实验组,另外5组中有4组为高脂饮食组(G1~G4),1组为对照组(G5)予以常规饮食。G1组给予生理盐水,G2-G5分别给予卡培他滨和辛伐他汀处理3周,观察5组裸鼠肿瘤的体积、体质量和增长率以及血脂指标(TC、TG、HDL、LDL、Lpa、apoA、apoB)。结果G1~G4组TC、HDL和apoA升高,与喂养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而TG、LDL、Lpa和apoB有增高趋势,但与喂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1组在各时间点肿瘤体积增长率均超过其他各组,除G3组(P〉0.05)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单纯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的G3组肿瘤增长率低于G1组,但是高于G2、G4和G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G5组肿瘤生长高于G2和G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卡培他滨合并辛伐他汀处理的G4组肿瘤生长最慢,略低于单纯使用卡培他滨处理的G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实验组血脂结果相比,在给药治疗的第3周,G1组的Tc升高[(3.8±0.4)mmol/L1,而其他4组TC降低[G2组(2.8±1.8)mmol/L;G3组(2.9±0.7)mmol/L:G4组(1.4±0.9)mmol/L;G5组(2.1±0.2)mmol/L],以使用卡培他滨联合辛伐他汀的G4组降低最为明显(P=0.004);第5周Tc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G4和G5组Tc高于第3周;G1~G4组TG、Lpa和apoA在第3周均出现下降(分别为TG:P〈0.01和P〈0.05;Lpa:P〈0.05和P〈0.01;apoA:P〈0.05和P〈0.01);Gl~G5组HDL和apoB第3周与第5周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验成功建立了可用来研究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相互影响的模型:高脂血症组大鼠肿瘤对卡培他滨的反应性优于非高脂血症大鼠;肿瘤增殖具有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