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94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349篇
预防医学   327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17 autosomal short tandem repeat (STR) loci included in the PowerPlex® 18D Kit. Samples of 562 unrelated healthy Lahu individuals living in Yunnan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allele frequencies and other statistical parameters relevant to the forensic population. Of the 17 loci, 16 reached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A total of 176 alleles were identified in 17 STR loci, and allele frequencies ranged from 0.000 890 to 0.578 292. The combined discrimination power (CPD) and probability of excluding paternity (CPE) of the 17 STR loci were 0.999 999 999 999 999 999 489 and 0.999 998 301 753 122.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28 populations were also estimated.  相似文献   
2.
对2014年1例初诊为河南省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明确其感染来源。收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分别采用厚薄血膜吉氏染色法、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法和巢式PCR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液,并对其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曾于2013年5月至缅甸停留约1周,同年6月发病,确诊为间日疟,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疟原虫转阴,症状消失。CSP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的血样扩增出的CSP序列的中央重复区完全一致,与缅甸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为ABS95455和ABS95456)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1%和100%,与2个河南分离株HN3和HN7(登录号为KP888996和KP88900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8.8%和67.1%。推测该病例为输入性间日疟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疟疾防治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传播媒介和现场控制等方面回顾了河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根据疟疾流行的现状,提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6年江西省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掌握各监测点钉螺消长情况。方法依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各监测点钉螺孳生环境与可疑环境进行调查,比较两年的各项螺情指标。结果2006年12个监测点的有螺面积较2005年下降17.27%,但各监测点有螺面积下降幅度不相一致,有10个监测点查出有阳性钉螺分布;另外各监测点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也有较大波动。结论各监测点螺情依然严重,应加强控制钉螺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50例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87-1995年就诊的50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本病在河南省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患者主要集中在豫西山区及丘陵地带。各年龄组中儿童占62%,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湖南省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湖南省HBVDNA阳性慢性乙肝病人共 185例 ,其中病毒携带者 (ASC) 4 2例 ,慢性轻、中度肝炎 (CH) 38例 ,重型肝炎 (FHF) 80例 (伴有肝硬化者 4 9例 ) ,肝细胞癌 (HCC) 2 5例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基因型B136例 (73.5 % ) ,基因型C 4 9例 (2 6 .5 % )。基因型B在FHF中占绝对优势 (83.7% ) ,其次为HCC(76 % ) ,与ASC(5 7.1%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基因型B相比 ,基因型C在垂直传播感染者中多见 (38.8%与 13.2 % ,P <0 .0 0 1) ;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 (5 7.1%与 30 .9% ,P <0 .0 0 1) ;抗HBe阳性率明显下降 (36 .9%与 6 6 .2 % ,P <0 .0 0 1)。与基因型C相比 ,基因型B感染者ALT水平明显增高 (2 6 4 .5± 2 5 6 .5与 10 0± 12 0 .6 ,P <0 .0 0 1)。结论 :湖南省存在乙肝病毒基因型B和基因型C ;基因型B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活动性相关 ,基因型C与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鲁南地区大气花粉及其致病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鲁南地区气传花粉的种类,分布,数量及其致病性。方法 采用空气曝片的方法,连续2年收集气传花粉,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阅片鉴定,并将采集到的花粉处理后,制备成花粉变应原疫苗,进行皮肤试验。结果 2年共收集花粉10813粒,18个科属,每年3-5月和8-9月出现飘散高峰。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Lu草,杨树及松树花粉。结论 鲁南地区的气传花粉主要包括Lu草属,松属,杨属,蒿属,藜属,柳属,榆属,禾本科,地肤,臭椿属,蓖麻属,柏科,核桃,向白葵属,栎属,桦属,银杏属,豚草等,以Lu草,松属,杨属,蒿属,藜属,禾本科花粉量较大,占70%。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属,Lu草,杨树及松树花粉。  相似文献   
8.
格尔木地区蠓类生态习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地区蠓类的活动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网捕法。结果:调 查发现蠓科4属28种,即吸血蠓2属22种,非吸血蠓2属6种;其中细蠓属14种,库蠓属8种,毛蠓属5种和铗 蠓属1种。观察阐述了当地蠓类的一日活动规律与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汉族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500例健康个体的MTHFRC677T基因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河南汉族人群中MTHFRC677T突变纯合子TT型频率为32.8%,突变杂合子CT型频率为34.6%,野生型CC型频率为32.6%,T等位基因频率51.1%,与其他种族相比较,MTHFRC677T基因型在中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与其他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显著。结论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保持合理睡眠时间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对4 226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城市学龄前儿童平均睡眠时长为(9.46±1.98)h,睡眠不足的比例为56.60%。在体力活动时间、视屏时间、抚养者、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等方面睡眠不足的比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853、48.424、27.763、19.654、20.0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城市>4~4.5岁(OR = 1.313,95%CI:1.064~1.567)、>4.5~5岁(OR = 1.982,95%CI:1.627~2.355)、>5~5.5岁(OR = 2.052,95%CI:1.674~2.435)、>5.5~6岁(OR = 2.374,95%CI:1.812~2.944)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时间<60 min/d(OR = 1.745,95%CI:1.483~2.011)、体力活动时间60~120 min/d(OR = 1.481,95%CI:1.251~1.722)、外祖父母等抚养(OR = 1.222,95%CI:1.061~1.381)、母亲学历初中及以下(OR = 1.364,95%CI:1.147~1.595)、母亲学历高中(OR = 1.171,95%CI:1.024~1.321)者其学龄前儿童的睡眠不足发生率较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河南学龄前儿童睡眠不足问题凸显,年龄、体力活动、视屏时间、抚养者、母亲学历等是导致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干预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