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1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572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137篇
基础医学   1081篇
口腔科学   1231篇
临床医学   1050篇
内科学   659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746篇
外科学   2891篇
综合类   284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37篇
眼科学   1134篇
药学   2798篇
  11篇
中国医学   2370篇
肿瘤学   11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699篇
  2014年   1161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265篇
  2011年   1363篇
  2010年   1023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781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695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亮亮 《河北医学》2016,(10):1602-1604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0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与空心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三年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均以疼痛、骨不连以及感染为主,其中观察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三年临床总有效率为79.6%,对照组患者三年期临床总有效率为51.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并且三年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外侧结构重建对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后外侧入路初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分为重建组(33例:舌形切开关节囊,术中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在大转子后方及臀中肌肌腱附着处)和对照组(27例:切除关节囊后,术中未进行外旋肌群修复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关节功能情况。结果重建组的手术时间为(45.0±15.3) min,长于对照组的(35.0±12.4) min (P <0.05)。重建组术腔引流量为(200.0±80.0) m L,少于对照组的(420.0±120.6) m L (P <0.05)。重建组的早期脱位率为0.000%(0例),与对照组的7.407%(2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2.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8.2±5.0)分(P <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后外侧结构重建能够有效减少术腔引流量,提高髋关节Harris评分,对维持髋关节软组织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浊点萃取(cloud point extraction,CP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FAAS)测定法。方法样品在p H 9.5的条件下,加入0.4 ml的1 mmol/L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溶液,0.1%氯化钙溶液0.1 ml,5%(W/V)Triton X-114溶液0.8 ml,40℃加热15 min后离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结果在2~240μg/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为A=0.002 7c+0.024 6,r=0.995 8。以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0.62μg/L,富集倍数为36.58倍,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28%~98.08%,RSD为1.67%~3.13%。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创理念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结直肠相关疾病的诊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经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结直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在微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NOSES技术是目前结直肠外科在微创领域前沿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经直肠、阴道取标本来避免了腹壁的辅助取标本切口,从而将结直肠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NOSES技术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与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于一体,它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微创、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外科、"无疤"等理念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各中心开展NOSES技术在结直肠外科诊治开展中的相关经验、心得和体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F"形空心钉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根据置入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18例,采用"F"形空心钉固定,男12例,女6例,年龄37~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3 d。B组20例,采用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拉力螺钉固定,男12例,女8例,年龄35~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3 d。比较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空心螺钉退出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5~31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螺钉退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形与传统倒三角3枚平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中短期疗效相似,但"F"形空心钉退钉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通过对同一患者双眼不同手术方式的自身对比,了解飞秒扫描后改SBK手术的疗效差异,为不同患者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例右眼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 SMILE),左眼SMILE术中负压环脱失和激光扫描不良透镜分离困难而改行机械刀制瓣准分子激光手术( SBK)的患者,比较术后视力、等效球镜( SE)、对比敏感度( CSF)、波前像差( HAOS)以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功能试验( Schimer I)和SPEED、OSDI干眼症状问卷调查分析差异。结果(1)术后个月,均能达到最佳矫正视力(BSCVA),等效球镜均在±0.75 D以内,双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CSF的比较,左右眼无显著性差异,略低于正常水平。(3)术后3个月,BUT和Schimer检查中,双眼无显著性差异。(4)HAOS比较中,总像差RMS和高阶像差这两项, SMILE眼低于SBK眼;球差(S)的比较,SMILE眼高于SBK眼。(5)SPEED和OSDI问卷评分双眼无显著差异。结论 SMILE失败眼改SBK后视觉质量与SMILE眼无显著差异,其视觉质量、疗效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hepatic clearance of compounds using in vitro to in vivo extrapolation (IVIVE) is crucial with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owever, several groups have recently highlighted the serious error in the process. Although empirical or regression-based scaling factors may be used to mitigate the common underprediction, they provide unsatisfying solutions because the reasoning behind the underlying error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One previously noted trend was intrinsic clearance-dependent underprediction, highlighting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in vitro systems. When applying these generated in vitro intrinsic clearance values during drug development and making first-in-human dose predictions for new chemical entities though, hepatic clearance is the parameter that must be estimated using a model of hepatic disposition, such as the well-stirred model. Here, we examine error across hepatic clearance ranges and find a similar hepatic clearance-dependent trend, with high clearance compounds not predicted to be so, demonstrating another gap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