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前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与D 二聚体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0例APL患者 (包括 12例合并DIC患者 )发病时及应用ATRA治疗后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30例APL患者治疗前血浆D 二聚体水平 (2 .38± 0 .98mg/L)较正常对照组 (0 .2 5± 0 .0 9mg/L)明显升高 (P <0 .0 1) ,其中 12例并发DIC者(2 .5 2± 0 .12mg/L)明显高于 18例不并发DIC者 (2 .18± 0 .96mg/L)。结论 APL患者D 二聚体检测值随维甲酸治疗逐渐降低 ,并可预测ATRA治疗过程中DIC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imer)两项指标在硅沉着病(原称矽肺)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正常人、接尘工人和不同期别的硅沉着病病人血中FDP和D-Dimer含量变化并测定其他指标。结果:硅沉着病早期FDP和D-Dimer水平很高,随着硅沉着病的晋期,FDP和D-Dimer水平逐渐下降。结论:FDP和D-Dimer作为硅沉着病早期诊断指标具有一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 12 6例 ,在入院后 2 4h内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并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APTT)、D 二聚体 (DD)含量和血小板 (PLT)计数。分别以SIRS符合项数及预后、疾病严重程度分组 ,观察其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 ,SIRS新生儿中危重病例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明显增高 ,PT、TT、APTT、DD也增高 ,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 0 1)。危重症组PT、TT、APTT、DD与非危重症组比较 ,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机制的活化 ,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 ,病情越重 ,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光免疫浊度法分别测定66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次日、第7d、第14d、第21d和46例健康人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在轻、中、重型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时段均差异明显(P<0.01),在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含量有增高趋势,于14 d达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结论:提示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病情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D-二聚体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 h、4 h2、4 h4、8 h血标本NO、ET和D-二聚体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ET和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溶栓后有效组24 h后NO明显升高,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效组无显著变化。有效组4 h后ET明显下降,以后降幅较小,但明显低于无效组。结论血浆NO、ET和D-二聚体含量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指标,溶栓治疗后NO、ET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产前高凝状态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420例孕末期妇女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追踪观测产后临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0.5 mg/L时,要尤其注意DIC的危险,特别是>5.0 mg/L,一定要采取治疗措施.结论 对于孕末期妇女检测D-二聚体高于正常值的妇女临床应严加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产后1h、2h、4h、8h、24h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PLT等指标,了解其峰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下降的变化趋势。以患者产前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对照组,产后大出血后连续监测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观察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动态观察组D-二聚体的浓度最先升高,自产后1h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h达到峰值,随着治疗逐渐下降,但8h、24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最敏感;随后PLT下降及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产后大出血诊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急性脑梗死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两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比较不同组及不同程度脑梗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23,0.599,0.283,P均<0.01)。重度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梗死组(P<0.05)。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721,0.623,0.718,P均<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hs-CRP及D-Dimer水平,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苏子降气汤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苏子降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O2,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CO2,PaCO2)]、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38(interleukin,IL-38)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喘息、咳嗽、哮鸣、纳呆、咳痰及胸膈满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FEV1、FVC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SaO2、PaO2均显著升高(P<0.05),PaCO2显著降低(P<0.05);PCT、IL-38、hs-CRP、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咳嗽、纳呆、咳痰及胸膈满闷评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FEV1、FVC及FEV1/FVC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aO2升高程度和PaCO2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IL-38、hs-CRP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苏子降气汤治疗AECOPD可有效抑制PCT、IL-38、hs-CRP等炎症相关因子生成,降低D-D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血清D二聚体(D-Dimer,简称D-D)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临床及病理资料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血清D-D在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排除标准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为PNS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指标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与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120例PNS患者血清D-D水平较60例正常人的血清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资料显示120例PNS患者中,血清D-D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24 h尿蛋白之间存在正相关(r=0.429,P=0.000;r=0.481,P=0.000),但与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CHOL)之间无相关性(P>0.05).(3)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种病理类型间血清D-D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D-D水平均较其他3种病理类型患者的血清D-D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膜性肾病患者间及其余3种病理类型患者间的血清D-D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S存在高凝状态,血清D-D水平可间接提示蛋白尿严重程度,并且可能间接预测PNS病理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