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中枢神经元通过分叉轴突向两个以上核团投射。轴突分叉点的位置通常由计算轴突主干传导时间予以估测。但是,本工作用该法的4个公式计算细胞内或细胞外记录到的数据未能得到一致和可信的数值。结果提示,计算法的原理是不合理的,并至少对在细胞内或细胞外记录条件下估测轴突分叉点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2.
3.
孟卓 《针刺研究》1995,20(3):29-32
应用交替电刺激大鼠足三里穴(ST36)和三叉神经感觉核(TSN)及脊髓背角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寻找可被TSN逆向激动和ST36顺向激动的神经元。实验中共记录到142个对ST36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其中29和21个神经元分别对TSN刺激发生逆向反应和突触反应。结果提示:(1)脊髓神经元可接受来自ST36的传入信息,并将其投射至TSN;(2)它也可接受来自TSN下行纤维支配。  相似文献   
4.
5.
神经损伤是导致麻风病人持久性畸形的主要原因。可产生于已治和未治病人,甚至发生在已完成抗分枝杆菌治疗的病人。在界线类麻风(BT、BB、BL),神经损伤多发生在逆向反应(RR)。反应是逐渐发生的,经数周,甚至数月而成为不可逆的损伤。偶尔可迅速发生。皮肤损害往往伴有神经损伤,但亦可早于或迟于神经损伤出现。在瘤型麻风(BL、LLs、LLp),反应表现为麻风性结节红斑(ENL),与RR相反,反应为全身性的。在大多数病原体中,感染周围神经(N)是麻风杆菌(ML)的独有特征。周围N感染是麻风的必备条件,但关于N损伤的频率及范围(程度)的详细情况仅最…  相似文献   
6.
作对102例联合化疗和1988年例DDS单疗治愈病人愈后向反应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联合化组逆反应发生率为6.86%或11.63‰人年,而DDS组为1.056%或1.11‰人年,两组有显性差异,但两组在愈后反应发生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逆向反应的诱因有两组均以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为主,其临床表现多数较轻,且随治愈时间的延长,反应剧烈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逆向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化学平衡理论是近代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其核心内容———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或吕·查德里原理)对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有着普通的指导意义。在化学平衡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LeChatelier)推断化学平衡移动的能力,必须先让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定义有一明确的认识。然而笔者查阅了高中犤1,2犦和大学犤3,4,5的若干化学教材版本,发现它们都没有建立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定义。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化学》(供医疗卫生、体育专业用,张锦楠主编)和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化学》(第三版,蒋…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分别研究了黑质(SN)Ⅰ型神经元对刺激苍白球(GP)内侧部及外侧部的反应特点。共记录了96个Ⅰ型神经元,刺激GP的内侧部,57(59.38%)个神经元呈顺向抑制。刺激GP的外侧部,86(89.58%)个神经元被顺向抑制;2个(2.08%)被逆向激活。被逆向激活的神经元产生的诱发电位潜伏期恒定且短(分别是8.0和8.5ms)。被顺向抑制的神经元中,有的产生抑制—兴奋交替出现的振荡反应。本文讨论了GP与Ⅰ型神经元及SNⅠ型神经元与GP联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