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910篇
  免费   13988篇
  国内免费   9680篇
耳鼻咽喉   1554篇
儿科学   2583篇
妇产科学   1633篇
基础医学   11872篇
口腔科学   1945篇
临床医学   36589篇
内科学   24948篇
皮肤病学   1268篇
神经病学   6950篇
特种医学   76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7篇
外科学   21711篇
综合类   77845篇
预防医学   16557篇
眼科学   4138篇
药学   33163篇
  586篇
中国医学   25497篇
肿瘤学   12902篇
  2024年   2099篇
  2023年   7030篇
  2022年   8355篇
  2021年   9172篇
  2020年   7172篇
  2019年   7158篇
  2018年   3381篇
  2017年   5894篇
  2016年   6440篇
  2015年   7775篇
  2014年   12451篇
  2013年   12063篇
  2012年   15730篇
  2011年   17358篇
  2010年   15639篇
  2009年   15122篇
  2008年   16650篇
  2007年   14588篇
  2006年   13930篇
  2005年   14219篇
  2004年   11880篇
  2003年   11168篇
  2002年   9191篇
  2001年   8459篇
  2000年   6777篇
  1999年   5466篇
  1998年   4512篇
  1997年   3853篇
  1996年   3843篇
  1995年   3092篇
  1994年   2520篇
  1993年   1414篇
  1992年   1248篇
  1991年   1083篇
  1990年   952篇
  1989年   1008篇
  1988年   264篇
  1987年   197篇
  1986年   202篇
  1985年   118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由于多数患者的症状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仍不能得到较好改善,许多患者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转向选择补充与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然而,由于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大部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补充与替代疗法并未被相关共识和指南所推荐。本文从补充与替代疗法的分类入手,从天然产品、身心治疗、传统医药3个方面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加减结合护理干预促进妇科腹部术后使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妇科腹部手术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选择常规西医配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在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承气汤加减结合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2组肠道功能恢复效果及患者医护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明显(P 0. 05);观察组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医护总满意度(96. 77%)明显高于对照组(58. 06%)(P 0. 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用小承气汤加减结合综合护理方法,对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的缩短,效果明显,最终对于加快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个体35例作为对照组。从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比容和血沉几个方面对血常规进行检验,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以重度患者为例)的平均红细胞比容(81.81±12.21)fL,血红的蛋白浓度(102.57±13.97)g/L,平均血小板体积为(8.46±2.86)L,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157.64±20.56)109L,C反应蛋白为(11.22±5.86)mg/L,血沉为(17.44±4.05),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综上所述,健康人群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将血常规检验作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防止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产后女性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效果,同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于山西省某院分娩并复查的女性3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35),观察组(n=117)。训练组患者分2个阶段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个阶段治疗时间为2周,每周进行2次治疗,治疗次数共8次。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指导,不予特殊干预,自然恢复。于产后42d、产后6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调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调查,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早期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42d,2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I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阴道最大动态压力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2组患者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2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中,训练组患者各题选择有影响的人数比例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d,2组患者有性生活人数均较少,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训练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及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摘要】目的 观察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从腺苷酸蛋白活化激酶(AMPK)和内皮型一氧化氮酶(eNOS)途径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干预组以及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n=20)。实验中密切监测大鼠一般情况,治疗期结束后收集尿液检测24h蛋白尿,收集血液检测肾功能指标、抗氧化指标,收集肾脏观察肾脏病理学,同时检测肾脏组织中AMPK及e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结果 正常组肾小球正常,无明显病理特征;模型组出现肾小球增大,系膜和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三个剂量组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UREA、CREA和MDA明显升高(P<005);SOD和GSH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和川陈皮素三个剂量组24h尿蛋白定量、UREA、CREA和MDA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 AMPK、AMPK和eNOS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AMPK和eNOS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川陈皮素可保护肾功能,提高血清和肾脏抗氧化指标,同时增加AMPK和eNOS蛋白和mRNA表达,最终保护糖尿病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