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9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600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878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1423篇
内科学   1628篇
皮肤病学   384篇
神经病学   293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0篇
综合类   3793篇
预防医学   692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1738篇
  41篇
中国医学   1192篇
肿瘤学   526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759篇
  2013年   679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866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644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调节手术应激的生物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1]。以往的研究发现,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血浆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6浓度上升,TNF-α无明显改变[2]。本研究拟观察开胸手术病人血浆TNF-α、IL-6、IL-10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肿局部炎症、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探讨CSDH的发病机制,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8例CSDH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及IL-6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VEGF浓度高于血清中。病例组血清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IL-6浓度高于血清中。CSDH患者血肿液VEGF、IL-6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局部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局部炎症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而参与CSDH发病机制。抗炎治疗、抑制VEG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肺癌病人肺局部免疫功能状态,对10例肺癌病人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同时以8例肺炎病人为对照。结果:外周血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炎症组为1020±250u/ml,高于肺癌组832±220u/ml(P<0.01),两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分别为1.19±0.6ng/ml与1.13±0.5ng/ml(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两组分别为552±220×10 ̄3μ/mmolK ̄+,556±201×10 ̄3u/mmolK ̄+,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炎症组4.39±5.6×10 ̄3ng/mmolK ̄+,明显高于肺癌组1.01±0.8×10 ̄3ng/mmolK ̄+(P<0.01)。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10是一种多细胞源、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是目前公认的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在肿瘤、感染、器官移植、造血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多个病理阶段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其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1993年~1995年,我科共收治不同类型血管瘤患者60例,均为门诊病例。分别用胶体198Au和32P局部组织间注射治疗,对其局部聚集情况及疗效加以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 根据临床体征将血管瘤分为限局性和弥漫性两种,各30例。前者特点是边界清楚,突出皮表,青紫色瘤体,大小1cm×1cm至7cm×8cm,分布于头颈、面颊、前额、背部。后者特点为无明显限局性隆起,大小与体位变化有关,分布于颞部、面颊、四肢等。2.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30例,包括限局性和弥漫性各15例,给予198Au胶体37MBq/cm2,注射前后用Sim…  相似文献   
6.
从硫藤黄链轮丝菌G15的发酵液中,通过溶媒提取,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反相中压柱层析,分离出抗生素G15-F和G15-G。经UV、IR、MS、^1H-NMR、^13C-NMR和DEPT等波谱数据的分析,确定G15-F和G15-G为新的异苯并二氢吡喃酯类抗生素。它们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和人咽上皮癌KB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65例双炔失碳酯配伍d1-15甲基PGF_(2α)(以下简称PG)抗早孕结果并与33例丙睾配伍PG抗早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双炔失碳酯组完全流产59例,占90%;不全流产3例,占5%;失败3例,占5%;总有效率95%。丙睾组完全流产27例,占82%;不全流产6例,占18%;总有效率100%。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完全流产率无显著差异;但不全流产率有明显差异(P<0.05)。药流后点滴出血天数,双炔失碳酯组平均为8.1±5.0天;丙睾组平均为18.9±19.1天;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双炔失碳酯经阴道给药后无一例发生心、肝、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甲硫氨酸脑啡肽对抗体的产生和T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为了明确这种作用机制,本实验观察了抗体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和基因表达。甲硫氨酸脑啡肽对3F3杂交瘤细胞的抗体产生及其轻链和重链基因表达影响不明显。较高浓度的甲硫氨酸脑啡肽(0.1nmol·L ̄(-1)-1μmol·L(-1))不仅促进IL-2的产生和IL-2mRNA的转录,而且能提高IL-2mRN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SHIMADZU HDl50G-12X线机是一台1000mA、最短曝光时间可达到3/1000秒、电路具有预磁功能(防止高压变压器铁芯偏磁,主要用于快速摄影)、可进行每秒15桢快速摄影的工频机。其曝光采用可控硅控制方式:在机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一例曝光时异常声响故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B淋巴细胞克隆清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斌  张奉春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3021-302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随着对滑膜中各种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致病机理的深人认识,针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靶向治疗将RA引人了生物治疗的新阶段。目前,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单克隆抗体(etanercept,infliximab,adalimummab)、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IL-1Ra,anakina)已经上市,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来研究发现,B淋巴细胞在RA滑膜炎的免疫致病机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对于RA的治疗是又一项新的生物治疗的突破。本文旨在就B淋巴细胞在RA滑膜炎发病机理、B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对RA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