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5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531篇
基础医学   274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2076篇
内科学   627篇
皮肤病学   28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420篇
综合类   4929篇
预防医学   1144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2138篇
  32篇
中国医学   2670篇
肿瘤学   129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58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986篇
  2013年   895篇
  2012年   1043篇
  2011年   1367篇
  2010年   1307篇
  2009年   1082篇
  2008年   984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759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子宫脱垂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于原阳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内容基础上采用个性化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75.6%,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脱垂围术期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与传统混合痔内扎外剥手术并发症及适应症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收集光山县人民医院普外科3年以来对以出血、脱垂为主要症状的环状痔患者开展的PPH术及同期开展的传统手术病例并观察其疗效、并作一一比较。结果:PPH术式在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上明显好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控制出血、疼痛、复发方面较传统手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3月,无复发病例。但有3%的患者因钛钉过早脱落,上提肛垫组织尚未粘附,导致吻合口下方外痔部分外翻,部分病人需手术修整。另外,PPH术后痊愈时间明显优于传统手术(P<0.05)。结论:PPH术适用于环状痔的治疗,对术后控制并发症、病情痊愈时间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及肛提肌维持盆底器官的重要性等多种观点的提出,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获得POP的完整信息,应结合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在辅助检查手段中应用最广泛、最有优势的影像学技术。多种影像学技术应用于盆底,包括静态及动态盆底影像学技术,帮助临床医师全面了解POP的发病机制、诊断并建立盆底治疗方案及完善的术后随访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胜威 《河南中医》2019,39(6):882-885
目的:观察益气提升方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Ⅲ度脱垂性内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Ⅲ度脱垂性内痔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TST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草木犀流浸液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益气提升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Th1细胞因子(IL-2、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 50%,对照组有效率92. 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及术后第7天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第7天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IL-4、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益气提升方联合TST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能够提高Th1细胞因子水平,平衡体内Th1/Th2。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20,(3):285-288
目的:观察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OOC组)相对于混合痔患者(对照组)直肠肌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中Cajal间质细胞的异常变化,研究OOC患者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通过改良TST法切除手术收集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患者及混合痔患者的梗阻段直肠黏膜及肌壁各36例,应用免疫组化标记物CD117标记Cajal间质细胞,然后人工计数和免疫组化分析软件观察CD117在患者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中的表达有无异常改变。结果: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直肠黏膜下层和肌层中CD117的表达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直肠黏膜固有层中CD117的表达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大,甚至有所升高。结论: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中CD117的表达下调,这可能和Cajal间质细胞的分化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智勇  张娜 《医学综述》2015,21(1):135-136
目的探讨嵌顿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迁西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嵌顿痔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外剥内扎法的80例患者作为A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外痔血栓剥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及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A组[(15.4±1.1)min比(38.7±0.5)min,(5.3±0.6)d比(12.4±1.3)d,P<0.01];B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88.8%比66.3%),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17.5%比33.8%,5%比18.8%,P<0.05)。结论 PPH结合外痔血栓剥除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高龄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操作体会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79岁,均在腹腔镜下行悬吊固定。结肠造影和术中均可见明显增厚且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宽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之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尤其是直肠前壁。术中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脂肪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6.59±14.84)min,出血量平均(63.41±23.6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01±1.57)d。无吻合口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死亡或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22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4年,平均(2.81±0.91)年,患者排便次数1~2次/d,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微创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高龄直肠脱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正>直肠脱垂的主要表现为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并伴有盆底功能障碍,常引起肛门黏液渗出、出血、失禁及便秘等症状。直肠脱垂的病理解剖改变包括腹膜反折过深、乙状结肠冗长、肛门括约肌松弛及骶直分离等。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临床上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腹手术和经会阴部手术一、经腹手术直肠脱垂经腹手术主要包括经腹直肠固定术伴或不伴乙状结肠切除,可通过常规开放手术或腹腔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