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4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868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1002篇
内科学   27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5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79篇
综合类   1996篇
预防医学   703篇
眼科学   422篇
药学   747篇
  23篇
中国医学   541篇
肿瘤学   202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癌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有MRI、螺旋CT、PET-CT、直肠腔内超声(ERUS)等。而MRI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对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环周切缘及周围器官侵犯等方面的评估均具有明显优势~([1-2])。通过MRI诊断淋巴结的方法通常是影像科医师逐层浏览每一幅图像,从中识别淋巴结的形状、界限及密度来判断,这种传统方式耗时较长且存在主观偏倚,导致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9,(7):523-526
目的探讨改变股静脉穿刺置管深度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6月73例(研究组)需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增加置管深度至30 cm,与2008年6月~2012年12月的61例(对照组)股静脉置管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其置管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置管的并发症比较,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深度,使导管尖端到达下腔静脉,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发生,对生存期<1个月的患者和有经济及维护条件限制的患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深度增强(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 SD-OCT)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DME病变程度与CT的关系。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123例204眼,其中69眼诊断为DME(DME组),135眼无黄斑水肿为对照组。DME眼依据OCT形态学特点进一步分为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iffuse retinal thickness,DRT)型(34眼)、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型(19眼)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型(16眼),利用EDI-OCT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和以黄斑为中心上、下、鼻、颞500 μm、1000 μm、1500 μm、2000 μm处CT。结果 DME组黄斑中心凹下CT为(326.72±90.15)μm,对照组为(320.17±106.46)μm,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黄斑中心凹下CT与视网膜厚度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0,P=0.025)。DME亚型CT分别为:DRT型(303.94±81.47)μm、CME型(304.42±73.98)μm和SRD型(401.63±88.80)μm,SRD型CT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此外,SRD型的周边CT同样呈现均匀一致的增厚;鼻侧CT从500 μm至2000 μm呈距离敏感性降低(P<0.05),但SRD型鼻侧CT降低幅度明显变缓(P=0.195)。结论 SRD型黄斑水肿患者CT在中心凹下及周边部均显著增厚,CT与DME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0133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在瘢痕预防中的作用(综述)董书侠(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郑谦//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41(2).-220~223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3是一种健康皮肤形成和胚胎无瘢痕愈合反应的重要的细胞因子。在生长较活跃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TGFβ2表达增加,TGFβ3表达较低;而在胚胎期皮肤无瘢痕愈合时,TGFβ3的表达水平较高。TGFβ1,TGFβ2和TGFβ3与同一个细胞表面受体复合体结合,TGFβ3则通过与TGFβ1和TGFβ2  相似文献   
6.
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统计计算和信息处理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这里举出近年来我国和国际医学工作者在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医学统计和信息处理的几个案例。由此说明神经网络将是很有前途的统计和信息处理方法,并对其未来做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7~14岁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探索其与屈光度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7~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521例(1042只眼)。采用IOLMaster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测量各屈光参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散瞳后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分析前房深度发育情况及不同屈光状态的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7~14岁学龄期的儿童前房深度随之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左右眼之间的均值相近,且生长发育趋势相近(均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前房深度均逐渐增大,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前房深度(均P<0.01)。(3)儿童前房深度与身高正相关(P<0.01)。(4)前房深度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前房深度的发育受到身高、性别及屈光度数的影响,与身高呈正相关,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双眼前房深度发育同步。低中度近视的儿童前房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神经因素导致的脱发、斑秃、白发和毛发纤细一直困扰着一部分人群。仅近百年来,关于毛囊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解剖学发现毛囊峡部是毛囊隆突区的所在地,神经网络密集之处,同时也足血管丰富的集结并且受众多因子协同作用,对维持毛囊的发育、生长和周期循环以及毛囊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和信号转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对毛囊与神经营养因子相互作用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能监测麻醉药对大脑的抑制程度。但传统脑电图体积大、干扰因素多、操作、记录、分析复杂,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analysis,BIS)由于是包含了频率,振幅位相三种特性的EEG定量指标,认为它可以反映BEG信号的全部信息。本实验在异氟醚(ISO)麻醉下,应用双频谱分析技术,监测全麻病人手术切皮时的麻醉深度并评价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幼儿期小儿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相对较低,机体免疫功能较差。皮肤菲薄抵抗力差,一旦在同等热量的致伤因素作用下小儿烧伤深度远较成人深,II度烧伤极易因处理不当而加深创面。此外,小儿仍处于潜在的认知阶段,难以积极配合,因此在治疗和护理方面难度很大,我科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